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事论事/善用金融和文化软实力 打开发展新局面\唐英年

2025-07-05 05:01:5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在国家支持下,“一国两制”事业发展行稳致远,成绩有目共睹,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香港继续发挥独特优势地位,担当“敢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角色。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日前发表“港澳平”署名文章,总结了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及加强“内联外通”等多方面的丰硕成果,并寄语香港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坚定笃行,团结奋进。在香港发展的过程中,我一直是见证者和参与者,相信香港软硬兼备的金融和文化实力,必定会开创更加璀璨辉煌的美好明天。

  自回归以来,香港GDP实现大幅上涨。作为一个高度外向型和开放的经济体,回归后,香港凭借“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享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经济上取得亮丽成绩,其中本地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大幅上升至2024年的3.18万亿港元,增加超过1.3倍。金融业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港股总市值从1997年的3.2万亿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5月底的40.9万亿港元,激增11.8倍;自2003年开展的离岸人民币业务,现时拥有内地以外最大的人民币资金池,并且是最重要的离岸人民币清算中心,通过香港处理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一直占全球70%以上;资产管理方面,香港金融机构管理超过31万亿港元,区内排名第一,而且超过一半源自外资。

  助力国家打通“资金流”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上层楼。香港是全球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资金自由进出、港元自由兑换、法规国际接轨、金融服务全面,因此在国家金融发展方面,未来有3大角色无法被替代,包括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与日俱增,人民币地位不断提升,使用情况不断增加,国际化的发展不可避免。香港肩负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舞台流通、清算和交收的角色,加上金融科技日新月异,数字货币发展迅速,香港的测试场及桥头堡作用不言而喻。

  此外,地缘政治日益紧张及单边主义抬头,香港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要用好“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助力国家拓阔“朋友圈”、产业链,担当资金融通的角色,特别是要发展融资中心的地位。国家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扮演打通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外的“资金流”发展角色,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助力国家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香港从“文化沙漠”破茧成文化中心。香港的金融实力不容置疑,而与纽约及伦敦鼎足而立的,不单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新增了文化艺术枢纽的角色。过往,香港曾被称为“文化沙漠”,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下,相关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西九文化区扮演重要角色。在西九文化区成立的17年历史中,我担任了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主席11年,现时西九软硬设施俱备。例如,M+自2021年11月开馆以来,至今已录得900万入场人次,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2022年7月开馆至今,亦录得约320万入场人次。在刚过去的7‧1回归假期,M+更录得超过2.51万人次入场,打破开馆以来的单日入场人次纪录,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亦有近7500人次入场,是过去12个月以来单日入场人次的最高纪录。

  文创产业潜力巨大

  更重要一点,就是文化艺术是一个产业,为香港经济重要一环,可以为年轻人带来就业机会,同时带动其他经济环节,例如旅游、零售、酒店和餐饮等。根据政府最新公布,在2023年,文化及创意产业较2022年上升10.2%,对香港本地生产总值贡献为4.6%,就业人数较2022年上升2.2%,占香港就业总人数的6.1%。我相信,在可见未来,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将占本地生产总值超过10%,潜力巨大。事实上,香港已经“超英赶美”,是全球第二大的当代艺术交易中心。

  习近平主席曾表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相信,香港的发展亦一样,就如“港澳平”文章所说,“走过28年不凡历程,香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只要香港社会各界团结一心,各担其职,各尽所能,在金融文化“双引擎”引领推进下,必定续创光芒,为国家作出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