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加速香港汽车电动化 助力内地车企“出海”\陈克勤

2025-08-19 05:02:0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随着内地新能源汽车竞争日趋白热化,愈来愈多品牌启动“出海”战略。香港作为营商环境开放、法规与国际接轨的大都会,已成为内地新能源车企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跳板。香港与东南亚等地联系紧密,可进一步乘势而为,从基础设施、智能技术应用及合规要求等层面入手,既助力内地品牌“出海”,也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

  根据2025年上半年新车登记数据,全港电动私家车登记量达18356辆,占同期登记总数的68.6%。在政府“一换一”计划及“EV屋苑充电易资助计划”带动下,新登记私家车已以电动车为主流。内地品牌凭借过硬品质与高性价比,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赢得用户青睐。

  内地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亦获认可,就连长期由日系品牌主导的泰国市场也不例外。日系车在泰国市占率长期超过八成,经过近几年的推广,中国品牌市占率已由5%升至12.1%。能在日系车深耕60年的市场抢占份额,一方面得益于泰国的电动车补贴政策,另一方面亦证明中国新能源汽车具备国际竞争力。

  然而,要在海外进一步撼动日、德品牌的领导地位,中国新能源汽车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充电桩部署、智能驾驶技术本地合规等新市场适应问题;二是零部件供应链的本地化。香港作为专业服务见长的国际金融中心,既可助力内地车企投融资,也能利用自身资讯优势与国际网络,在以上领域提供支援。

  而上述现象也印证了“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院士的判断:汽车革命分“两个阶段”──上半场电动化,下半场智能化、网联化。他表示,中国汽车“出海”需以底线思维与长远思维,熟习国际法,夯实基本功。因此,香港可借进一步推动汽车电动化,并发挥自身在专业领域的国际优势,助力内地车企扬帆远航。

  首先,特区政府需要部署更加进取的充电设施建设计划。截至2025年6月底,香港主要公共电动车充电桩约有14553个供公众使用。对比深圳,截至2024年,充电桩已超42万个,落差显而易见。当局可为增加充电桩柱提供更多政策支援,完善全港快速充电网络,包括加快处理申请土地用途改划等程序、降低补地价的金额等,善用乡郊土地设立大型充电站。

  第二,智能技术应用是关键,也是内地新能源汽车的一大卖点。但现时在香港亦有部分智能驾驶功能无法启用,因此在法例方面可拆墙松绑,为海外市场起到示范效应。而上述成果则为车企带来可输出海外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合规蓝本,协助品牌的智能技术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

  建“跨境车联网数据托管中心”

  第三,智能技术的应用还涉及到数据安全,香港可从此方面发力,为海外市场提供可借鉴的可行方案,增加内地新能源车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目前,各国各地区对数据安全越发重视。香港可凭“一国两制”下的普通法体系及国际认可的私隐规管,建设“跨境车联网数据托管中心”,降低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于数据方面的疑虑。

  中国汽车企业“上半场”已通过电动化实现弯道超车;“下半场”智能化、网联化所需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制度创新与国际话语权。香港若能凭借基建部署、开放法规与可信数据治理,率先在本地跑通“中国标准、国际规则”的融合方案,定能与内地车企并肩驶向更辽阔的未来。

  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