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议会内外/严打黑工保就业 警惕政策被抹黑\陈克勤

2025-09-17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期,非法劳工问题有上升趋势,备受社会关注。民建联日前与保安局局长邓炳强会面,就该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提出多项建议。加强打击非法劳工的措施,不仅是维护本地劳动市场秩序及保障港人就业机会,也是避免“一签多行”等政策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刻意放大个别违法行为以抹黑政策,有关部门需要对此保持警惕。

  香港非法劳工问题出现新变化和挑战,已由传统行业扩散至更多的服务领域,包括装修、外卖配送、网约车等。执法部门在早前的打击行动中,拘捕了多名来港非法工作的内地摄影师和化妆师,他们透过社交媒体招揽生意,由于两地服务业价格的差距,引致一些雇主和个人铤而走险,选择不合法的服务。根据保安局数据,今年第三季至今,入境处打击非法劳工的执法达3500次,单以八月计,共拘捕了173名非法劳工和67名雇主,反映问题的严峻程度。

  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

  上述情况亦令一些人对“一签多行”政策产生负面看法,认为是由于政策放宽,导致非法劳工问题更加严重。但事实上,据入境处纪录,自去年12月恢复并扩展深圳居民“一签多行”签注,持相关签注来港而因非法工作被捕者,月均人数为4.1,仅占持有此类签证的十万分之一。可以见到,现时由于政策所衍生的负面影响只是零星现象。若因此而暂停“一签多行”政策,无异于因噎废食。

  另一方面,黑工产生的问题和社会影响,亦提醒政府绝不可轻视问题,更要积极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法堵塞政策漏洞,阻断违法诱因,避免社会对相关政策产生负面效益大于正面的观感。事实上,无论是“一签多行”抑或是“补充劳工优化计划”,都在实施后产生问题,对本地劳工市场造成影响。

  有鉴于此,民建联认为,入境处与劳工处必须加强合作,建立常态化、高频率的联合执法机制。两部门应定期针对高风险行业,进行更加频繁的突击巡查与随机抽查,并引入“黑名单”制度,对曾聘用非法劳工的雇主实施重罚及重点监察,形成持续的阻吓力。同时,应设立跨部门情报小组,利用大数据分析,追踪异常出入境纪录、金流、社交媒体账号活动,提前识别可疑人士,将执法关口前移。

  加强宣传和警示教育

  在网络层面,政府应积极监察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包括小红书、抖音、Facebook、Instagram及即时通讯群组,打击利用“一签多行”签注来港从事非法工作的行为,可以设立“社交媒体投诉热线”及网上举报平台,鼓励市民和业界举报可疑账号或帖文,并由专责队伍跟进,对查实个案即时采取执法行动。

  此外,可与平台营运商建立合作机制,对发布非法工作资讯的账号进行封锁或限制,切断其招揽渠道。政府同时可在各个口岸加强宣传教育,透过横额、短片、单张及二维码,提醒内地旅客“一签多行”仅限旅游,严禁工作,违者一经定罪,不仅会留下刑事纪录,更影响日后出入境。

  “一签多行”政策本身并非非法劳工问题的根源,但若缺乏有效把关,便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相信政府会以“零容忍”态度,强化跨部门协作、科技应用、宣传教育及跨境联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保障本地工人就业权益,维护香港劳动市场的公平与秩序,让“一签多行”继续发挥促进经济、深化两地交流的正面作用,而非成为社会矛盾的导火线。民建联亦将继续跟进相关议题,监督政府落实各项措施,并适时提出优化建议,与社会各界携手,杜绝黑工,共建公平就业环境。

  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