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焦点纵论/施政报告着力提升政府执行力展现担当\刘兆佳

2025-09-18 05:02: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过去三年多,香港的政治稳定、管治有效,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遂得以集中精力处理那些困扰香港多年的经济和民生问题,特别是香港的产业基础狭隘、传统产业竞争力不足、贫富差距不断恶化,乃至政府的财政资源短缺等。然而,全球经济低迷、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抬头、美西方对香港的打压、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策动的全球关税战和对中国的科技战等事态,却对香港的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在中央的指导下,行政长官李家超和特区政府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因应香港内外环境的转变和挑战的发展策略,并逐步付诸实施。这套发展策略的核心内容包括:提升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角色和投入、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用好中央给予香港的众多惠港政策、积极推动新产业特别是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大力度向外争夺资金和人才、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大力拓展香港的国际经济发展空间、协助内地企业和人民币“走出去”、逐步解决香港的住屋与人口老化等民生问题。

  这些都是长远策略,是过去策略和政府经济角色的重大改变,牵涉庞大的公共资源的投入,也难以急于求成,因此需要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方能最终成功。过去三年,特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落实其发展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可以说特区政府满手都是要推行的重大政策项目。在未来一段时间,特区政府面对最大的挑战,是在财政资源紧绌和国际形势严峻的限制下更好落实该套发展策略,不断产生具体成果,让香港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并在发展的基础上让民生得到不断的改善。换句话说,特区政府在未来两年的工作重点不在于不断提出重大政策,而是必须认真厘定推动各项政策的优先次序,在中央的鼎力支持下,以强大的执行力来落实和持续优化政策、筑牢香港的发展根基,从而提升香港居民对香港前景的信心和期盼。

  李家超上任后第四份施政报告的重点之一明显放在提升政府的执行力,优化现有政策,而非在提出重大政策新猷上,这样做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

  首先,政府厘清了重大政策项目的优先次序,搁置交椅洲填海造地的庞大计划,将有限资源集中投放在北部都会区这个关键项目上,从而更好推动香港与深圳合作以及更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让香港得以更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拆墙松绑”简化优化规则程序

  第二,为了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政府决定进一步在行政管理上“拆墙松绑”,简化和优化众多行政规则和程序,加快政策和措施的落实速度,尤其在土地发展、房屋、创新科技和教育等政策上。成立由行政长官亲自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在北部都会区发展上加强统筹、更好管理、引入快速和灵活决策制度等。这些举措的设置高度考验特区官员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和承担。它们除了对推进香港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有利外,更会改善香港的投资和营商环境以及提高香港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经过检视现行政策的成败得失后,特区政府决定对部分现有政策进行巩固和优化,改善现有政策的落实情况,让政策目标得到更好实现,也让政策更能协调好各方利益和得到更多公众支持。其中改善输入劳工政策、优化房屋政策、精准扶持有困难群体和改善民生等举措较为重要。

  第四,要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公职人员的问责制度,确保公职人员认真、积极、快速和准确落实政府的各项重大政策。针对政治任命的主要官员的问责制度在2002年已经确立,但针对公务员的行政问责制度仍然不健全,因此香港仍未具备一套完整的针对公职人员的问责制度。在肯定会遇到部分人抗拒的情况下,李家超毅然提出要建构一套名为“部门首长责任制”的行政问责体系,展现了他的政治勇气和承担。当然,要成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问责制需要一段时间,但特区政府愿意走出第一步,对香港管治架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应该会有裨益。

  确保公仆积极准确落实政策

  最后,为了在财政资源的短缺和人手难以增加的限制下提升行政效率,特区政府会更积极运用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来支援政府的工作,并成立“AI效能提升组”、致力推进智能政府的建设,让政府能够更快速为市民提供服务和加强政府与市民的沟通。

  无论如何,把提升政府执行力作为香港今后改善施政和推动发展的抓手甚为重要。在完成这项重大任务上,未来要做的事情极多,特区政府日后必须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改革创新和显示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