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发表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这份以“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为主题的施政报告,高瞻远瞩、纲举目张,既有登高望远的视野,又有脚踏实地的具体操作,为香港未来的发展规划了清晰的蓝图,充分体现了李家超及其领导的特区政府敢于担当、积极作为的施政风格。我对此表示热烈欢迎和坚定支持!
自上任以来,李家超带领管治团队,坚定维护国家安全,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着力破解社会深层次矛盾,积极应对全球复杂经济形势的挑战。香港社会迅速摆脱困扰,由治及兴的步伐稳健有力,一路向好。这份施政报告正是特区政府过去三年多在坚实工作基础上,承前启后、开拓新局的集中体现,彰显了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为香港谋发展、为市民谋福祉的坚定决心与卓越能力。
打破行政壁垒高效发展北都
新一份施政报告关于北部都会区的系列部署,尤为引人瞩目,其战略高度、创新思维与执行决心,标志着香港迈向由治及兴新阶段的征程进入了全面加速的新时期。北部都会区不仅是解决香港土地房屋问题、促进产业多元化的关键所在,更是香港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战略节点。为将这一宏伟蓝图高效转化为现实成果,报告提出一系列突破性、系统性的具体措施,令人振奋:
首先,强化顶层设计,彰显领导决心。成立由行政长官亲自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并设立三个专门工作组,极大提升了决策与协调的层级与权威。这表明发展北部都会区是关乎香港全局的“一把手”工程,有助于打破以往跨部门、跨领域的行政壁垒,确保规划能够以最高效的方式得到落实,展现了行政长官亲力亲为、敢于担当的领导风范。
其次,创新开发模式,注重可持续性。报告提出“制定北都各发展区的营运模式”,意味着北都将超越传统政府主导的单一开发思路,积极探索引入市场力量、采用公私合营等多元化、高效率且财务可持续的创新模式。这将有助于吸引全球优质资本与管理经验,确保北都建设既高质量又具经济效益。
第三,汇聚顶尖智力,打造人才高地。“推动北都大学城建设”是一项极具前瞻性的举措,它旨在通过集聚高等教育与科研资源,形成强大的“人才磁石”效应和“创新辐射”源点,直接将北都的发展锚定在知识经济与创新科技的高起点上,为香港的创科产业发展和“新型工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核心动力与智力支撑。
第四,破除制度壁垒,提升行政效率。报告提出“拆墙松绑简化行政程序”直面过去大型项目推进缓慢的痛点,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简流程、明确权责、压缩时限,将显著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一流的营商与发展环境,让项目能够快起步、早落地、见成效,这是政府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提升治理效能的深刻体现。
第五,完善法律保障,确保行稳致远。报告提出“订立加快发展北都的专属法律”是极具魄力的法治保障措施。通过专门立法,可以为北都的发展规划、土地征收、资金安排、环境保护、产业政策等提供清晰、稳定且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制度框架,确保各项开发工作于法有据、有序推进,为投资者和市民提供长期稳定的信心保障。
此外,新一份施政报告在经济、教育、人才、科创领域提出了务实进取的政策措施。
“组合拳”推动高质量发展
报告提出,政府会把握香港出口平台优势,巩固香港国际中心地位,发挥金融、贸易、专业服务、供应链管理、专业网络等优势,创造就业和收入,进一步推动总部经济,带来更多商机;有序推进“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建设,推广“留学香港”品牌,积极发展香港成为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优化人才政策,吸引指定技术专才来港,推动产学间人才流动,加强人才办招揽和支援人才工作,进一步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会成立“AI效能提升组”,推进AI+发展,落实AI政务,以及促进AI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提升社会效率;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推动低空经济,支持惠民科研,并引入龙头创科企业落户香港等。这一系列措施涵盖顶层领导、运营模式、人才聚集、行政改革、技术应用与法治保障的“组合拳”,体系完整、环环相扣、切实有力,充分展现了特区政府致力推动香港高质量发展的宏大决心、周密思考和科学精神。
我们坚信,在行政长官李家超的坚强领导下,特区政府必定能团结社会各界,把握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克服一切挑战,将香港建设得更加繁荣、更加和谐、更加美好。香港中华联谊会必将继续凝聚爱国爱港力量,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护航“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我和香港中华联谊会成员必将发挥各自企业的优势,调动各方资源,全力支持施政报告各项政策措施落地实施,支持香港拚经济、惠民生。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并肩前行,香港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璀璨的明天!
香港中华联谊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