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发表任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以“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为主题,展现了对香港长远发展的系统性思考,准确把握了香港当前的发展需要,体现了特区政府的担当与远见。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这份报告正是香港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突破新局面的策略部署。
施政报告围绕经济和民生两大主轴,体现了特区政府对香港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李家超表示:“改善民生是我施政的最终目标,让市民有更好住房、打工仔有更多收入、长者有更好照顾、青年有更好发展。”
主动招揽内企“出海”
民生与经济息息相关,三年来,香港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屋申请者平均轮候上楼时间从6.1年缩短至5.1年;家庭收入中位数上升3000元,增幅约11%。香港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并加快复苏,预计今年正增长2至3%;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至全球第三;整体竞争力上升四位至世界第三;人才竞争力两年共升12位至世界第四;安全城市排名跻身十大,位列世界第七。
作为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我喜闻施政报告中提出的“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为香港和整个大湾区的对外贸易发展指明了方向,令人振奋。香港未来新机遇将更集中在“走出去”,施政报告准确把握了全球贸易秩序重塑带来的机遇。施政报告提出整合香港的外地办事处,包括投资推广署、贸发局和香港驻内地的办事处,组成一站式平台,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出海专班”的成立,既助力内地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也为香港提供了倍速增量的发展空间,这一举措将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中心的优势。
国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贡献全球经济增长超过三分之一,香港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是香港发展的最大机遇。施政报告提出继续深化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提升人流、物流、数据流、资金流。这些措施将有力促进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增强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强化“双重接口”功能
站在国家发展和香港繁荣的战略高度,“引进来、走出去”在香港不是简单的资金或货物流动,而是要形成“全球资源─香港整合─内地转化─国际输出”的良性循环。香港“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同时对接国际高标准与国家大市场,这种“双重接口”功能使其成为国家对外开放不可替代的战略支点。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地,香港必将在“引进来”中集聚全球智慧,在“走出去”中输出中国方案,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大湾区进出口商业总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