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维港观澜/“粤车南下”正式启动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董光羽

2025-10-18 05:01: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昨日在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上讲解“粤车南下”安排,表明希望争取在十一月正式实施。“粤车南下”在社会上已讨论多年,不单粤港两地政府十年前便已就“港车北上”和“粤车南下”达成共识,就连港珠澳大桥早于七年前亦已通车,在种种客观条件已相当成熟的前提下,敢于破局的现届政府决心踏出关键的一步,进一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融合、便利人流和物流,助力香港经济发展。

  跨境自驾需求不断增强

  香港和内地居民来往愈来愈频繁,已是不争的事实,每日都有数以十万人次,高峰期甚至有过百万的人次经香港陆路口岸往返内地,数字亦持续稳定增加,在此情况下,只有“港车北上”、没有“粤车南下”,对市民带来的不便和对经济造成的损失,亦愈见明显。

  用作“港车北上”和“粤车南下”的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的设计容车量约为每日60000架次,大桥虽然已开通多年,车流量亦不断增加,但在“粤车南下”缺位的情况下,大桥的运力明显仍未尽用。

  资料显示,今年五月大桥的双向车流量达45万车次,比“港车北上”未实施前上升约170%;其中“港车北上”出行的车辆占大桥车流约四成。另外据统计,截至今年三月底,运输署已累计签发约144000张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予“港车北上”申请人,亦即香港每5至6辆合资格的车辆中便有一辆参加。上述数据,虽仅反映“北上”部分,但已足以显示,整体社会对跨境自驾的需求有多大,而事实亦证明“粤车南下”落地,有助善用港珠澳大桥的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

  以“细步慢走”方式推动“粤车南下”

  “粤车南下”政策其中一个令港人关注之处,是香港交通及道路的承受力,政府在决定落实“粤车南下”安排时,已充分考虑社会的意见和关注。根据政府的建议,“粤车南下”将分阶段逐步落实,首阶段符合条件的广东私家车可选择经港珠澳大桥前往设于香港人工岛上的自动化停车场(口岸停车场),旅客泊车后转乘飞机离港/转乘其他交通工具来港;另外,旅客稍后亦可申请以自驾方式经港珠澳大桥直接进入本港市区,现阶段当局决定先以小规模,即每天100个预约名额开始,每辆南下的粤车最多可留港三天。现时的安排,证明当局已充分考虑本港的道路承受力。

  中国香港汽车会永远荣誉会长李耀培亦认同,每日仅100个粤车名额获准驶入市区,对交通负荷的影响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为回应社会上有意见担心“粤车南下”驾驶者质素一事,政府特别规定,“粤车南下”申请人和指定司机需持有有效香港正式驾驶执照;车辆性能方面,当局会委任香港机构在广东省重点城市设立验车中心,申请入境香港的粤车需要按香港规定和标准验车,并向运输署提交验车结果,以确保南下粤车符合香港的安全要求。指定的验车中心亦会协助配制和安装香港号牌、安装“易通行”车辆贴等。另外,来港粤车亦必须购买进入香港期间的第三者风险汽车保险,之后才可按成功预约日期出行到港。陈美宝局长昨日在立法会会议上亦再次重申,政府有很大信心,“粤车南下”会有序推展,达至用家欢迎、市民安心和社会获益的多方共赢效果。

  推进大湾区经济融合 “粤车南下”不可或缺

  毫无疑问,正式落实已经酝酿多时的“粤车南下”,确是一项重大的政策突破,而以“细步慢走”的方式推行“粤车南下”,亦足证当局推行“粤车南下”前经过深思熟虑。种种安排,既可保障香港的交通安全,又能让香港有关商户调节运作,配合这些高消费内地旅客的新旅游模式,在笔者看来,绝对是值得社会大众支持的好政策。

  正如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所说,“粤车南下”可吸引一批较高消费旅客,无论来港洽谈生意、用餐、购物或会友,都会带来经济效益。据了解尖沙咀部分酒店及商场已为“粤车南下”作好准备,包括增设国标电动车充电装置,以及推出酒店连购物商场的优惠套票等。香港总商会则表示,“粤车南下”有助加强香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联系,为企业开创新机遇;粤车可停泊于香港机场,亦便利旅客入境香港或转乘飞机,进一步加强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角色。

  笔者非常同意陈美宝局长昨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所说,一条大桥可便利双向奔赴,带动百业受惠,从而缔造无限机遇。两年前实施的“港车北上”,已令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大格局基本形成,待“粤车南下”落地,大湾区城市间的交往将更紧密,一同开拓商机,提升彼此的竞争力。期望粤港双方继续致力推动各项跨境通行措施,用好港珠澳大桥,共同建设大湾区。

  时事评论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