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大公评论 > 正文

井水集/旅游业新动力

2025-11-01 05:01: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港车北上”实施近两年半后,“粤车南下”即将成为现实,实现“双向奔赴”。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互联互通的重要一步,为香港旅游及零售业注入新动力。

  “港车北上”自2023年7月1日开始,至今有逾10万香港车主登记,北上港车逾百万架次,占了港珠澳大桥约4成流量。随着“港车北上”取消配额,将有更多香港车主享受大湾区交通之便捷,这也充分体现中央及广东省对香港及香港市民的关心支持。

  “粤车南下”进度较慢,这是香港的实际情况决定的。香港车多、人多、路窄,充电桩和停车场都不足,还要建立事故保险配套。最大障碍在于香港与内地驾驶有“左軚”与“右軚”之别,不少人担心“粤车南下”或容易引发交通意外。然而,根据“港车北上”的经验,只要做好相关指南和配套,这方面的问题不难解决。

  在特区政府及业界的共同努力下,“粤车南下”的条件已经成熟。但饶是如此,为慎重起见,仍采取可控有序的方法。首先,将“粤车南下”分成两部分,一是香港本月启用“转车停车场”,初期提供1800个车位,香港机场管理局今日起接受广东私家车主的预约泊车申请,获准车主在港泊车后登机,或者搭乘本港交通工具进入市区。二是符合进入香港市区条件的广东车主,今日开始申请,12月23日正式获准进入市区,每日限额100个。

  其次,“粤车南下”首批开放广州、珠海、江门、中山四个城市,半年后扩大到广东全省。有理由相信,随着内地车主体验、香港接待能力和社会接受程度持续提升,有关名额将会不断扩大。

  好事多磨的“粤车南下”,其为香港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将为香港带来更多消费,会为香港机场带来更多客流,会让港珠澳大桥进一步物尽其用,更会提升粤港两地人员流动的效率,这是加快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应有之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