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第九部分,明确提出了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的部署要求,这是在第十五部分港澳专章之外有关香港的最清晰简洁的规划内容,为“十五五”时期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众所周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中央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谋划,也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
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寄予厚望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于推动国家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第一,有助于推动国家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新的领域发展战略。
其总体考虑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第二,有助于推动国家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全领域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持续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打造开放新高地。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的国家战略,不断增强开放联动效应,加快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三,是广东、香港、澳门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央全力支持三地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不断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指出,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
2022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对香港依靠自身优势、紧抓国家战略机遇、实现快速发展提出“三个全力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香港地位特殊,条件优良,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国家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央全力支持香港同世界各地展开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吸引满怀梦想的创业者来此施展抱负。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积极稳妥推进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充分释放香港社会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多措并举巩固提升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大湾区,关键在创新。要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框架内,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要素流通。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也要求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这些都给我们建设好大湾区、发挥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当中,明确规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还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当中强调“一国两制”、依法办事。要求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把维护中央的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尊崇法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把国家所需和港澳所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促进粤港澳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还要看到,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并不仅仅是针对港澳两个特区,而是包括广东9市的整个大湾区。比如,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24年1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时表示,“澳门+横琴”正在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由此可见,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不仅在港澳,还在与港澳合作更加密切的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区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自然也包括大湾区内地9市的全部区域。
比如,“港资港仲裁”措施在2017年起在内地自由贸易试验区试行、“港资港法”措施自2020年在深圳前海试行,随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迅速由点到面扩展到大湾区内地9市。2024年10月内地与香港签订《〈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服务贸易协议》的第二份修订协议,其中将“港资港法”和“港资港仲裁”措施首次纳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并明确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扩大该两项措施适用范围,体现中央对于香港法律制度的重视与支持。
其次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二十届四中全会所通过的《建议》强调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大”原则,其中第6条就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2024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表示,香港、澳门回归以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继续推进“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需要把握好以下四条。其中原则之一是要维护高水平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因此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对于香港以及香港积极参与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极具现实意义。《建议》要求,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增强经济和社会韧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些要求对于香港都适用,特别是当前香港正处于立法会选举的提名期、选举工程的开展期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期,境内外敌对势力仍心不死、蠢蠢欲动,妄图破坏选举及香港政权安全,从而迟滞香港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香港国安法和《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实施,健全了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体系,但是绝不能对安全问题掉以轻心、因发展而忽视安全,必须持续巩固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增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战略主动,要积极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加强反制裁、反干预、反“长臂管辖”斗争,为香港经济社会持续良好发展提供长期稳固保障。
复次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要根据粤港澳三地治理特色和综合优势,充分发挥政府、社团、企业在要素配置流通中的重要作用,探索不同层级领域的合作以及不同层级领域间的合作体制机制。三地政府间要积极探索协同立法、发挥法治先行保障作用,既要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一致步调,也要考虑政策落实落地落细的最后环节,切实增强法律、政策的执行性、有效性。广东省、大湾区内地9市政府可积极探索“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框架下香港澳门法律、制度、规则在内地的适用性,提高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便捷性、有效性。
最后,要切实提升香港内生造血功能,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巩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作出香港贡献。要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要求,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继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持续加强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