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代表团在十五运会取得历来最佳成绩,实现了“量”的飞跃和“质”的提升。图为香港队何甄陶(右二)在男子50米自由泳决赛夺冠后与其他获奖选手合照。/中新社
第十五届全运会比赛仍在进行,香港特区体育健儿们的表现已令人惊艳。在这场国家水平最高的综合体育赛事上,香港特区代表团以历史性的佳绩,不仅刷新了奖牌纪录,更向世界展示了香港体育的强大潜力。这份成绩单,远不止于奖牌的数字,更是香港体育发展路径的一次成功验证,承载着多个角度的启示。
香港运动员在本届赛事的突破首先体现在“量”的飞跃。金牌数与奖牌总数均创历史新高,11月15日一天就连增五块奖牌,在游泳、击剑、自行车等多个项目上实现奖牌“零的突破”。这样的成绩令港人喜出望外,这既是香港体育专业化、系统化发展的结果,更是香港团结发展迸发出强大正能量的有力体现。近年来,特区政府加大对体育的资源投入,通过“精英体育资助计划”等政策,为运动员提供了更科学的训练环境、更完善的后勤保障和更国际化的竞赛机会。这种“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专业运作”的模式,正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团结发展迸发强大正能量
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香港运动员展现出的竞技水平,已从过去的“参与为主”转变为如今的“争金夺银”。这背后,是专业化训练体系的完善和体育科学的深入应用。从体能训练到运动康复,从数据分析到心理辅导,香港体育的“软实力”显著增强。这种专业化转型,使香港运动员在面对内地顶尖选手时,也能在技术战术层面形成有效对抗。
香港体育的独特优势在于“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格局。一方面,香港运动员能通过内地训练、联合培养等方式,共享国家丰富的体育资源,乒乓球、单车、体操等就是例子。更重要的是,国家大力支持香港运动员内地受训,今年1月1日实施的《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进一步方便香港运动员获授等级称号,促进香港运动员在内地发展,有助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另一方面,国际化视野和开放包容的环境,又使香港能博采众长,形成独具特色的训练体系和竞技风格。这种“中西合璧”的优势,在本次赛事中得到充分体现──既能看到国际先进的训练理念,又能感受到中华体育精神的深厚底蕴。
香港特区运动员在赛场上的表现,更是一次生动的国民教育。当他们站在领奖台上,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五星红旗升起时,体育超越了竞技本身,成为国家认同与香港情怀相融合的生动体现。这种“香港心、中国情”的共鸣,在全运会的舞台上得到了最自然的抒发。
十五运会的佳绩,为香港体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证明了现有发展路径的正确性,应持之以恒地推进体育专业化、科学化。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青训体系,打通“普及─提高─精英”的人才培养通道。再者,应善用香港的国际优势,在发展传统项目的同时,开拓更多具有潜力的新项目。
“体育强国”建设重要支点
香港的体育发展,已然站在新的起点。展望未来,香港有望在国家体育发展中扮演更独特的角色——既是培养顶尖运动员的高地,也是中外体育文化交流的枢纽,更是国家“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点。
十五运会点燃的希望之火正照亮前路。当何诗蓓的浪花激荡泳池,当大批青年小将创出新佳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闪光的奖牌,更是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成就。这份成绩单,是香港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也是献给国家体育事业的真挚献礼。香港体育,正以矫健的姿态,在国家发展的大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