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公评世界 > 正文

公评世界:中美贸易战事关国运的误读

2019-05-10 03:18:44大公报 作者:周德武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中国代表团赴美进行第11轮谈判的前夕,特朗普突然给中国人来个“半夜鸡叫”,弄得中国股民措手不及。特朗普的一个“响指”竟然闹出这麽大的动静,再次向世界证明中美贸易关系的全球影响力。特朗普在陶醉於他的“极限施压”谈判策略的同时,是否想过这种屡试不爽的做法也有失灵的时候。中国政府这一次没有跟随特朗普的节拍,相反却摆出了勇赴“鸿门宴”的魄力,向世界展示了我们愿意谈、不怕打的决心和意志,并“做好了应对各种可能的准备”,这是国家与国民总体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贸易休战固然重要,但不能为了一纸贸易协定而冲击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基,牺牲了中国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协议不签也罢。商务部发言人表示,“中国不会屈服於任何压力,有决心有能力扞卫自身的利益”,这样的表态不会是一句空话。中美贸易额已突破6300亿美元,相互依存是不争的事实,美国硬要脱鈎,也需要数年的时间,这是中国增加回旋空间的时间之窗,没有必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像一些网民所描绘的那样,这场贸易战打输了,中国的国运从此开始逆转。这种自我挖坑的做法和心态不仅对国人是个误导,也会给我打贸易战徒增不应有的压力。

不可否认,中美贸易战的确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但毕竟没有伤筋动骨,不可能改变中国崛起的大方向,更谈不上国运之衰。虽然1840年中英围绕鸦片的贸易进行过一次战争,最终以签订《南京条约》为代价,书写了长达百年的中华民族屈辱史。但当年的鸦片贸易战之所以败下阵来,其根本原因还是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输给了英国引领的工业革命。英国凭藉先进的生产技术,迅速完成了国家的工业化,热兵器也得到急速发展,在坚船利炮面前,中国的命运可想而知。所以,贸易战是名,技术落后是实。

也有学者拿日本为例,强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美日贸易战,日本被迫签订了《广场协定》,从此开始了“失去的二十年”。其实,美日之间的贸易战背后,主要还是日本“贸易立国”的国家战略导致的捷径思维。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80年代,日本在制造业方面基本上是技术追随者和模仿者,“在世人的眼中,日本是一个会模仿的动物”。“三菱、日立、索尼、富士通、松下等习惯於在基础研究上完全依赖於欧美,而热心於对别人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实用性开发”。即使1980年日本出台了“技术立国”战略,但日本主要还是以购买专利及“利用”他国知识产权为主,名噪一时的IBM公司与日立公司的技术窃密案、美日之间的半导体(晶片)之争等,双方均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暗战,美无所不用其极,通过钓鱼执法,将一批日本高技术公司送上法庭。1987年4月17日,里根政府甚至对日本的彩电、电动工具、电脑等电子产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这是美战后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一个盟友实施的制裁”。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称,“这是扎在手指上一碰就疼的刺”。美之所以对日本下此狠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半导体等行业“事关美国未来的竞争力,我们不能允许这一行业受到不公平贸易的危害”。从“贸易立国”走向“技术立国”,这是日本国家战略的正确转向,但当时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权还是牢牢掌握在美国人手中,这是日本在贸易战面前缺少筹码的重要原因。此外,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没有战略纵深和回旋空间,在军事上依然被美国占领,对於一个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家而言,除了屈服,摆在日本面前的选项并不多。

历史已经证明,贸易战与技术战从来都是纠缠在一起的,特朗普今天的做法似曾相识。中美贸易战延伸到中兴通讯和华为等公司也在意料之中。从对中兴通讯公司的巨额罚款到抓捕华为高管孟晚舟,以及使出浑身解数阻止华为参与盟国的5G网路建设,可见,美国对技术的看重远远大於贸易战本身。

综观过去四百多年的历史,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取得霸主地位,必须引领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如此,美国更是如此,正在酝酿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才真正决定中美博弈的最后命运。中国已有局部的突破,但还需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发展自己,容不得半点的骄傲自满和故步自封,“中国强起来”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正在进行时”,而不是“现在完成时”,中美贸易战恰好成为点醒不少国人的一剂苦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