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公评世界 > 正文

公评世界 | 安倍之死的偶然与日本修宪的必然

2022-07-10 04:24:31大公报 作者:周德武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刺身亡,在犯罪率极低、枪支管制极为严格的国家,发生这种事更是匪夷所思。美国、印度、巴西等国都为安倍之死降下了半旗,还有一些国家领导人对他的评价也是不吝辞藻,足见其在世界舞台中的影响力。

  虽然安倍已逝,但他一路小跑去见普京的镜头历历在目;有一次,安倍陪特朗普打高尔夫,去沙坑救球意外摔倒,他迅速爬起、追赶着头也不回的特朗普,让人感慨万千。安倍表现出的谦卑甚至“卑躬屈膝”,让中国人看起来非常不舒服,但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为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即使有失面子也在所不惜。正因为如此,有人评价安倍是条硬汉,其能屈能伸的做派才是国际舞台中的狠角。

  安倍之死看似是一起突发事件,但是冥冥之中也有一些注定的成分。安倍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推动修改宪法。根据日本《国民投票法》,特别重大事项,必须获得参众两院三分之二议员的同意。尽管这一次参议院选举,自民党与公明党获得半数席位板上钉钉,但要达到三分之二多数的修宪最低门槛,还需要够一够,所以安倍来到奈良县,为选情危急的选手拉票助选、加油打气。

  枪手山上彻也是一位41岁的男子,曾经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服役,目前正处于失业状态,这也是对外界吹嘘的“安倍经济学”成功的巨大讽刺。

  从现场视频回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山上彻也在打完第一枪后,安倍还转身回望到底发生了什么,紧接着第二枪,安倍应声倒地。网上出现了安倍安保问题的广泛讨论,认为日本的安保不专业。其实,无论是安倍本人,还是贴身保镖都不专业,根本不像西方国家那样,一旦遇到枪击事件,第一反应是所有人都趴下。由此可见,在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治安相对良好,人们都已经习惯了这种平静。日本每年枪支犯罪都是个位数,在这次突然袭击面前,大家反应迟钝也是符合逻辑的。看来,小至领导人的安保,大至一个国家的国防事业,和平久了,自然就会出现懈怠,当战争真正来临时,都有点措手不及。这起事件过后,全球政要对防弹背心的需求或将大大上升。

  安倍开创了日本首相执政最长的历史,他前后两任加起来达9年之久。2012年再次当选日本首相之后,一坐就是8年。他这一任,幹成了他的前任想幹而没有幹成的大事,但也留下了不少遗憾:一是打算借2020年的日本东京奥运会,有意覆製1964年奥运会的神话,但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让东京奥运会被迫推迟一年,而他自己也因旧疾复发,于2020年9月把奥运的接力棒交给了菅义伟。

  另一大遗憾就是修改宪法壮志未酬。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被美国占领,而由美国一手主导的日本宪法则成为遏制军国主义复活的一个铁笼,同时也是日本国家正常化的一大障碍。

  和平宪法最核心的条款就是日本永远放弃发动战争、武力威胁或以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而修改这一条无疑将触动日本社会最敏感神经,社会的强烈反弹在所难免。但安倍顶住压力,于2015年首先成功修改了安保法案,实现了集体自卫权的有限突破,但他的修宪企图一直遭遇激烈的对抗,不得不暂时蛰伏。但他非常清楚,今后要想突破限制,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凝聚国民对修宪的共识,特别需要塑造外部敌人,另一方面,也要打消美国的疑虑,至少让美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就需要把美国的战略目标与日本的战略目标进行有效的契合,而在遏制中国这一点上,美日两国实现了合流。所以,我们看到日本这些年在配合美国遏华战略方面特别卖命,如影随形。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肯定安倍对中日关系做出过贡献。2011年因钓鱼岛收购风波引发中日关系紧张。安倍上任以后,也为修复中日关系做出过努力,并于2018年10月正式访华。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中国最高领导人可能于2020年春暖花开时节就实现了互访。但历史没有假设,2020年秋天安倍下野之后变得无所顾忌,对中日关系的破坏性远远大于建设性,有人认为这是安倍真实想法的表露。在台湾问题上,安倍发表了一系列不负责任的言论,称“台湾有事,即是日本有事”,呼吁美国放弃对台模糊政策,明确地与日本一起保卫台湾。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想必这是中国民间对安倍极其反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安倍追求“国家正常化”的目标,迎合了战后一代、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政治需要和精神需求,他们渴望赢得与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和军事大国地位,安倍因此成为新一代日本民族主义的代言人,他日趋激进的右倾保守政策无疑激化了日本社会最深层次的矛盾。

  1960年,安倍的外祖父、时任首相岸信介执意修改《美日安保条约》,挑起了日本社会的左右翼之争和社会动荡,在新的条约通过之后不久,他就遇到了刺客而受伤,不久后辞去了首相一职。安倍这次去奈良助选,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修宪作铺垫。安倍骨子里激进的想法,这次撞上了失意中年男子山上彻也情绪发洩的枪口,酿成了日本的世纪性悲剧,偶然之中也似乎多了一些必然。安倍走了,但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日本未来的走向依然充满悬念。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