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点击香江:相信自己 香港的未来就在我们手中

2018-07-10 03:16:21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与祖国同命运共担当应对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系列评论之三

由美国挑起的这场世界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带来深远影响,其负面效应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步显现,如果贸易战持续蔓延,不仅延缓全球经济复苏,且有可能出现类似于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人们对此充满忧虑。这次贸易战直接影响香港近700亿港元的转口生意,必然造成贸易萎缩。贸易、金融、航运是香港的三大支柱产业,且互为支撑,贸易战对香港的间接影响,还将持续显现。

危机面前,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习近平主席去年七一视察香港时充满深情地说:“相信国家,相信香港,相信自己。”今天的香港在国家大局中地位日益提升,有祖国内地的坚强后盾,有香港多年来应对各种风险的积累的丰富经验,我们要相信自己,香港740万市民团结起来,共克时艰,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让自己变得愈来愈强大,就能增强“免疫力”。让我们与祖国同命运、共担当,携手应对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香港的未来就在我们手中!

从三方面保持和谐稳定的好势头

相信自己,塑造未来,就要珍惜、保持、维护香港和谐稳定的好势头。林郑月娥就任特区新一届行政长官一年多来,香港社会和谐氛围日益浓厚。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原则,维护宪法和基本法构成的宪制秩序,特区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以及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共同努力,刹邪气、扶正气、促和气,违法乱港之人受到法律惩罚,“泛政治化”现象受到遏制,爱国爱港力量日益壮大,基层民众福祉不断改善,香港社会的和气上升,乖气下降,出现了和谐稳定的好势头。应对这场贸易战,我们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保持这种好势头。

一是以大局意识凝聚共识。应对外部的冲击,首先要内部团结。团结的基础和前提是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香港利益。危机当前,无论哪个政党、持什么政见、代表哪个界别,都应该以大局为重,为了民众的福祉,为了香港的未来,各界携手,凝心聚力,共克时艰。

二是以防止内耗聚集合力。立法会“拉布”、“流会”、无休止地“点人头”,曾使关系港人福祉的诸多议案一再搁浅。一些议员“逢中必反”、“逢特区政府必反”、“为反而反”,几乎走火入魔,贻误大事。“港独”势力肆无忌惮地冲击法律底线,制造暴力事件,继而试图渗透立法会,在现有建制架构内“播独”。这种无原则、无底线、无秩序的“民主”,并非“民主之荣”,而是“民主之耻”。过去一年来,这种现象受到了遏制。当下,我们要防止以上现象反弹,决不能让香港再度陷入内耗的泥潭。

三是以改善民生筑牢基础。香港近年来出现的社会撕裂现象,主要原因是民生问题。持续改善民生,让基层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是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林郑和她的团队上任以来,一改过去“守财奴”的做法,用好用活财政盈馀,在住房、就业、扶贫、教育、青年事业等方面加大投入,并减税让利于中小企业,以减税促就业。这些措施的正面效果已经显现。

当下,应该在改善民生上持续用力,筑牢和扩大社会和谐的基础。

以大视野构建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相信自己,塑造未来,需要检视原有的发展路径,拓宽思路,谋划构建多元发展新格局。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殃及全球,不得人心;但换个角度看,贸易战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香港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进行了一次测试。测试的结果提醒我们,香港过分依赖服务业的格局必须改变。改变,必须从放宽视野开始。

其一,既要重视“高效益”,又要重视“抗风险”。香港的贸易业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既是自身的条件所决定的,也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的选择一致。过去20年,各发达经济体大都选择了“去实向虚”的产业发展方向,将制造业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香港物流业发达,发展服务业条件优越;香港地域狭小,难以为制造业提供更大空间,“去实向虚”,不无道理。但现在回头来看,虚拟经济的“风险指数”越来越高,无论是索罗斯发起的97亚洲金融风暴,还是这次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贸易战,都印证了这一点。怎样把握好“高效益”与“抗风险”之间的分寸?香港的实体经济占多大份额比较合适?香港“再工业化”的路子该如何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其二,既要放眼世界,又要北望神州。香港长着一张“国际脸”,长期以来,习惯于面向世界。但现在的世界变了,一些传统市场国家衰落,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崛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品制造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香港不能只看世界、不看内地。如果能对世界和中国内地做360度的全景观察,就能发现香港产业发展的路子其实很宽,在许多领域可以找到与内地的共振点。比如,香港的科研优势与珠三角的高端制造业对接,就能打造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产品,继而打造新的产业链,并占据产业链的上游。

用香港精神凝聚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相信自己,塑造未来,就要有足够的信心,不能忽视精神的力量。去年“七一”期间,习主席视察香港时指出:“香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现代化大都市,是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打拚出来的。香港同胞所拥有的爱国爱港、自强不息、拚搏向上、灵活应变的精神,是香港成功的关键所在”。

面对这场贸易战给香港带来的困难,我们更应深刻理解一代代香港人在经年打拚中铸就的香港精神,弘扬香港精神,凝聚共担风险、共渡难关的力量。

香港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香港精神既有民族精神的共性,又有香港地域文化的个性。“爱国爱港”是香港精神的基础。国家与香港同为一体,爱国与爱港相辅相成。“国家好,香港好;香港好,国家更好”这个被香港同胞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对“爱国”与“爱港”逻辑关系的最好诠释,形成了香港精神的坚实基础。“自强不息、拚搏向上、灵活应变”是香港精神的特征。百年香港,几经变迁,历史风云,激荡香江。无论处于怎样艰难的境地,香港同胞毫不畏惧,顽强奋斗,百折不挠,创造了多少香江传奇!

一次危机,便是一次磨砺,亦是一次精神力量的爆发。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在香港公开宣讲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时,多次强调这么一个观点:“让香港同胞在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中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增强对国家、对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认同,不断激发香港同胞‘共担历史责任、共享伟大荣光’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是的,今天全面增强对民族、国家担当使命的深刻认识,是获得感的前提;深入提升对国家、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高度认同,是自豪感的基础。

爱拚才会赢,有梦才会有明天。香港的未来就在我们手中,相信自己,一定会比昨天做得更好,一定会比前人做得更好,一定会比他人做得更好。战胜眼前困难,再写香江传奇!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