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从习主席“三个亲自”的举措看香港在大湾区的广阔空间

2018-10-23 03:16:29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经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系列评论之二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关键时间节点,领风气之先的南粤大地再次令世人瞩目。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去年七一期间,习主席视察香港时亲自见证了国家发改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今年8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任组长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作为小组成员参加此次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下了“快捷键”。今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开通;明天,港珠澳跨海大桥正式开通。
 
粤港澳三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中举足轻重。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政府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的大视野,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高度,来谋劃粤港澳发展,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单一经济体到城市群经济体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国与国、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已不是“领头城市”之间的“单挑”,更多的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世界级城市群是经济实力、科技水平、运行效率、对本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等多项指标构成的综合体。当今世界排名前三位的城市群,美国拥有两个:纽约湾区和三藩市湾区;日本拥有一个:东京湾区。2017年,美国的经济总量为19.3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为12.2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日本为4.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三。而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与美日比肩、与自身实力匹配的世界级城市群。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广东珠三角地区与香港、澳门形成了各具优势的发展格局,具有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在习主席亲自谋劃、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基本定位是:“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起点,香港将从单一经济体过渡到城市群经济体。未来的香港,将与新加坡、澳洲等经济体有本质不同。粤港澳“9+2”城市连为一体,携手共进,且有中国内地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支撑,香港的现代服务业仅仅瞄準内地的实体经济,就可获得不少的订单,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三大中心地位将更加稳固,此外,中央大力支持香港建设国家创科中心,香港在坐拥“三个国际中心”的同时,有望建成第四个国际中心,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大提升。
 
从“分散创新”到“联合创新”
 
回望来路,粤港澳三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长期互动互补、相互促进,港澳与广东珠三角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港澳为“店”,珠三角为“厂”。然而,最近十年来,这一合作模式在逐渐改变,随着广东“腾笼换鸟”,低端製造业悄然消失,高端製造业渐成主力。如今的珠三角,互联网经济和高端製造业已全球领先,创新型企业不断湧现,是中国内地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与此同时,香港以深厚的科研基础,在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领域也有多项成果领跑全球。但总体来看,粤港澳三地的创新都是分头行动,尚未形成合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将使该区域的创新行动从“分散创新”转变为“联合创新”,打造世界级的科技创新高地。
 
“联合创新”为香港的创科发展打开广阔空间。其一,香港拥有多间跻身世界前100强的研究型大学,“两院”院士人数在华南地区也首屈一指,科研实力雄厚,香港的科研成果与珠三角的高端製造业对接,必能开发出许多新产品、新产业。其二,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庞大的金融人才队伍,香港在“科技+金融”上多做文章,不仅可以做大做强本港产业,而且可以在大湾区内支持创新,做大“金融科技”的蛋糕,获得不菲的收益。其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强化“9+2”城市之间的分工合作,避免内耗,增强合力,香港可以与湾区相关城市联手,攻克世界级科技难题,并将创科成果推广到世界各地,分享红利。
 
总之,只要香港聚焦大湾区、对接大湾区、融入大湾区、联手大湾区,就一定能发掘到更多“湾区机遇”。
 
从“小日子”到“一小时优质生活圈”
 
由习主席亲自谋劃、部署、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将带给大湾区人民更大获得感和幸福感,这裏的民众都在期盼、遐想和嚮往。粤港澳三地血脉相连、语言相通、风俗相近,往上追溯三代就会发现,香港和澳门居民的祖籍大多为广东、福建。然而,由於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三地长期各过各的“小日子”。
 
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内地与港澳的差距逐步缩小,近年来这一状况在悄然改变,到广东、福建两省定居的香港老人越来越多。告老还乡,落叶归根,乃人之常情。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打造“一小时优质生活圈”,未来的大湾区往来更加便利,将使香港居民的生活空间得到拓展,幸福指数全面提升。
 
香港地少人多,房价畸高,民怨颇多,多少年来,历届政府虽然付出不少努力,但收效不大。跳出香港看香港,跳出香港谋未来,则可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香港拥有全球一流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文化影视资源,以及世界一流的城市规劃设计团队,可以与大湾区的广东9市联手,在这些城市建设新家园,彻底摆脱“地域狭窄”带来的各种困难和烦恼,而中央部委去年以来出台多项便利港澳居民赴内地学习、就业、创业、定居的新政,为此提供了政策支持,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政策出台,“一小时优质生活圈”的梦想一定会实现。
 
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在今年8月20日的中联办领导班子会议上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两大基本国策在新时代交融结合、同频共振形成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拓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於治港治澳的重要思想和方略的重大举措;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增进香港同胞福祉、“中南海直通香港”和香港同胞“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的生动写照。这一深刻解读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为香港740万同胞全面认识和积极参与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新视角。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回首昨天,香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积极参与改革开放伟大进程。面向未来,香港必能在习主席指引的方向和道路上,在大湾区的建设中贡献国家、发展自己,推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行稳致远!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侨界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会长)
 
註:本报独家发表,如有转载,请註明出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