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汪洋“四个继续”为港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指明着力点

2018-10-31 03:16:23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昨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访京团,深情勉励联谊会成员和港区政协委员,认真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於港澳工作的论述,继续带头宣传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力支持特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积极作为,团结香港各界人士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继续发挥渠道畅通、联系广泛的优势,参与和推动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合作,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继续支持和参与国家改革开放,在政协活动中咨政建言,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履职尽责;继续关心下一代成长,引导香港青少年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使“一国两制”事业后继有人。
 
为依法施政营造和谐氛围
 
汪洋主席“四个继续”的寄语,聚焦港区各级政协委员的职责和优势,聚焦现今香港社会的热点难点,聚焦国家大局和香港实际,聚焦“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指明了港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着力点。港区政协委员应该在这四个方面着力,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共建香港美好家园,共襄民族复兴大业。
 
香港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精神是香港的核心价值。然而,最近几年来,香港一些人对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的举措不分青红皂白,无理指摘,“逢中必反”、“逢特区政府必反”,无视特区政府是依据基本法赋予的权力和职责行事,无视香港应该维护的是宪法和基本法构成的宪制秩序,而不是大英帝国的法律,也不是毫无法律效力的所谓“国际惯例”。这种现象的出现和蔓延,说明许多人对“依法施政”的内涵并不清楚,给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以可乘之机。新一届特区政府班子就任以来,这种现象有所转变,但支持依法施政的氛围仍然不够浓厚。
 
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献策出力
 
昨天,在会见时,港区省级政协联谊会主席郑翔玲、会长施荣怀向汪洋主席汇报,港区政协委员来自香港各界别、各阶层,是香港社会的精英,对“一国两制”方针有着透彻的领悟,对基本法有着精准的理解,对香港社会的积弊有着敏锐的洞察,积极为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比如,不久前,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布的施政报告提出“明日大屿愿景”,是一个从根本解决香港人多地少、房价畸高难题的计划,却被反对派抹黑为“倒钱落海”、“掏空库房”。政协委员们从各自专业的角度,拿出科学、真实、有说服力的证据,驳斥反对派的一派胡言,遏制“泛政治化”现象,努力推动这项惠民之举的实施。
 
过去一个月,香港有两件喜事。一是高铁在中秋节前开通,二是港珠澳大桥在上周开通。“一铁一桥”是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标志性工程。过去一年多,香港还有诸多喜事,在习近平主席的关心下,中央出台了便利港澳台居民赴内地学习、工作、定居的诸多新政,国家科研基金、艺术基金也允许香港有关机构申请,实现了资金“过河”。基础设施联通,政策融通,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关键。以上联通和融通,都是港区政协委员有力推动的结果。对此,汪洋主席做了充分的肯定。
 
面向未来,必须看到:香港唯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获得更多发展机遇。“融入”的课题只会增多,不会减少。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进行,必须打破一个又一个壁垒。事难而必行,任重而道远。怎样破解这些难题?政协委员分布在各行各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具有渠道畅通、联系广泛的明显优势。汪洋主席鼓励各级政协委员全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想办法、出主意,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献策助力。
 
为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咨政建言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习主席日前在视察广东时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尽管有的国家关起门来,只顾自己;尽管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全球化”抬头,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改革的步伐不会停顿。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已有多家世界巨头企业入驻中国内地,再过几天,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亮相黄浦江畔。从语言到行动都充分证明,中国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
 
笔者作为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提案委员会主任,亲耳聆听了汪洋主席的重要讲话。汪洋主席说,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港区政协委员咨政建言。内地正在推进的诸多领域改革,是市场化的改革,是与世界接轨的改革,是提高行政效能的改革。比如,自贸区建设,政府的“放管服”,诚信体系建设,等等。香港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经济体,“香港经验”可资内地借鉴,政协委员可以立足各自的专业背景,为内地改革献策。
 
继续扩大开放,需要港区政协委员咨政建言。内地新一轮扩大开放涉及到降低关税、降低准入条件、扩大进口等诸多方面。香港被称为“自由港”,开放程度很高。如何在开放的环境下发展经济?其中涉及到许多具体问题。港区政协委员应该聚焦内地遇到的难题,多思考,多献策。
 
为增进青少年“三个认同”贡献智慧
 
回归以来,由於基本法教育的缺失,香港的青少年在国家、民族、历史、法治等问题上存在认知的盲区,“盲区”导致“盲从”,使“港独”言论有了滋生的土壤。爱国爱港,就必须关爱下一代的成长。这是时代的命题,也是每一位爱国爱港人士的历史责任。汪洋主席指出,要引导香港青少年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港区政协委员应该肩负起这份历史责任。
 
国家认同,就是要让“一国为本”的理念深植於心。香港早已不是大英帝国的管辖地,香港也不是“无主之地”,更非独立的政治实体。“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要让青少年深刻理解这个道理。
 
民族认同,就是要让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奋斗、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品质,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原因。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以来百年磨难之后,今天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正在走向辉煌。要让青少年了解这个大势。文化认同,就是要让青少年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汪洋主席在接见中,着重强调了这一重要理念。在世界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这足以印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香港虽然处於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但中华文化仍然是主流、是根和魂。要让青少年感知中华文化的魅力。汪洋主席的重要讲话,给了访问团的全体政协委员极大的鼓舞、启迪和思考。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港区上海市政协常委
 
注:本报独家发表,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