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林郑致辞彰显机遇意识、发展自信和战略定力

2019-02-22 03:17:41大公报 作者:屠海鸣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劃纲要》宣讲会昨日上午在香港海洋公园万豪酒店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香港中联办主任王志民等应邀出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广东省省长马兴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林念修到会致辞。林郑月娥在致辞中就“为什麼香港要主动积极参与大湾区发展?”和“香港如何建设大湾区?”作了深入透彻的阐述。她表示,参与大湾区发展,香港已经由联繫人转为更积极的参与者角色,最终令全港市民成为大湾区的受惠者。

  林郑的宣讲眼界开阔、站位很高、分析透彻,体现出香港作为大湾区建设“参与者”的主动性,彰显出她作为香港“掌门人”的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展示出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自信和战略定力。    

  发展的机遇非抓不可

  香港为什麼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香港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是:香港要“完成国家任务”;另一种观点是:香港要突破“发展瓶颈”。

  幹任何一件事情,势必产生多重效应、达到多个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固然将给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带来诸多好处,那麼,对香港有没有好处呢?林郑给出了正确答案。她在致辞中说:“多年以来,香港凭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由开放的市场,结合‘一国两制’和作为国际城市的优势,在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名列前茅。可是随着全球和周边经济体的竞争加剧,香港传统产业的优势正在缩窄,香港所面对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我们必须力求创新、发展高增值和多元化的产业,为香港的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林郑进一步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个7000万人口、经济总量达到1.5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这个我国其中一个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正好为香港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为港人特别是年轻人提供拓展事业的新空间、新机遇,香港必须抓紧这个难得的机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大湾区的发展,为自身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林郑的观点符合实际、言辞中肯,表达了强烈的机遇意识。过去几十年,香港经济经历了两次转型:一是从转口贸易到製造业的转型,二是从製造业到现代服务业的转型。时至今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香港经济遇到诸多困难,经济增长徘徊在2-3%之间,虽然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增速基本持平,但与一河之隔的珠三角相差两倍。究其原因,是经济结构单一,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发展多元化程度不够,支撑发展的动能不足。香港经济必须进行第三次转型,才能焕发新的活力。转型的机遇就在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由中央主导,但大湾区建设并非仅对国家整体发展有利,借助大湾区这个平台,香港可以极大地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多元化,给香港同胞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香港同胞不是“看客”,而是“主人”;不是联繫人、局外人,而是参与者、受惠者。因此,这个机遇非抓不可!

  发展的内功越练越强

  香港如何参与大湾区建设?可以从“谋”与“动”两个方向着力。

  先看“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概念的提出,到发展纲要的出台,历时两年。这期间,反覆征求了各个方面的意见,香港各界的意见通过特首和特区政府送达中央。更可喜的是,林郑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参加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直接参与决策。可以说,香港从一开始就参与了大湾区规劃的制定,从公布的《规劃纲要》看,“香港意见”也被广泛吸纳,并非某些人所说的“香港被规劃”。

  再看“动”。林郑在致辞中说,香港参与大湾区的建设,特区政府未来的六项重点工作:一是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二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是为优势範畴开拓发展空间,四是加强大湾区内城市互联互通,五是推动青年创新创业,六是充分用好香港的国际联繫和国际网络,向海外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吸引资金和人才落户大湾区。林郑在致辞中分析了香港在金融、航空、创新、青年创业等方面的优势、机遇,阐明了做好这些工作的举措。

  综观香港的“谋”与“动”,都是着眼於练好发展内功,为香港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林郑认为,香港有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和完善的法律制度,透过协同发展,香港的优势与大湾区9市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为香港注入新动能。可以看出,林郑对香港未来发展充满自信。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林郑对大湾区未来发展的自信心,来自於对大湾区建设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来自於对香港发展机遇的精準把握,来自於对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责任担当。

  “两制”的界限不会模糊

  在香港,还有一种偏见,认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会模糊了“两制”的界限,使香港变成另一个北京、上海或广州。林郑在致辞中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事实胜於雄辩,在中央的支持下,三地的政府在过去一年多以来为落实大湾区发展推出了多项措施,并没有丝毫牴触‘一国两制’的原则。香港特区政府将继续全面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通过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积极为香港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客观地讲,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国际上并没有先例,需要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但创新并非必然模糊“两制”界限,两者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且举一例,广深港高铁“一地两检”方案在立法会讨论前夕,就有炒作“损害香港法治环境”“内地越境执法”“‘两制’从此蕩然无存”等声音。事实真如这些人所说的吗?“一地两检”极大地方便了港人出行,并没有出现某些人所说的负面效应。

  “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所谓“基本国策”就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连续性,习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既要把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地建设好,也要把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香港建设好。”这是向香港同胞、内地人民和全世界作出的莊重宣示,况且“一国两制”的“香港实践”还要为“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贡献智慧,岂能随意改变?在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林郑认识清晰,态度坚决,展现出非凡的战略定力。

  至於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如何突破体制机制的藩篱?谁也没法事先给出现成的答案,但我们要相信,能够提出并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中国人,能够成功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中国人,拥有世界上最聪明智慧的头脑,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出路!

  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香港的“领路人”林郑拥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自信和战略定力,香港各界人士也应如此。只要748万香港同胞齐心协力,与大湾区的相关各方和广大民众携手共进,就能在大湾区建设中创造新的光辉业绩!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

  《大公报》独家发表,如有转载,请註明出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