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点击香江/回望“十三五”,香港与内地携手共进闯新路\屠海鸣

2020-10-27 04:23: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昨天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於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劃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这是包括港澳两个特区在内的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国家“十二五”规劃首次出现“港澳专章”,港澳的发展就纳入了国家发展的“大棋局”。在“十三五”规劃中,港澳的分量更重。中央明确了一个目标:“支持港澳提升经济竞争力”、一条路径:“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

  今年是“十三五”规劃的收官之年。回望“十三五”,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政府的关心支持、统筹协调下,“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发挥自身优势,瞄準内地需求,获得了与内地更多的合作机会,一个个藩篱被破除,一道道难题被攻克。事实证明,香港与内地携手共进闯新路,实现了相融互补、互利双赢,令香港的发展基础更加稳固、发展空间更加开阔、发展前景更加美好。

  设施连通,人流物流大提速

  这五年,香港与内地的连接通道愈来愈多。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运营,香港接入了全国高铁网;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两制三地一桥连”变为现实,搭起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骨架”;2020年8月26日,深港之间第七座陆路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启用,港深之间再添一条物流大通道……

  基础设施连通,带来的是人流物流的大提速,对於眼前及未来的香港来说,尤其需要建设更多与内地连接的通道。回顾过去四十年,香港正是很好地发挥了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连接器”的功能,在助力国家改革开放同时,成就了自己。

  面向未来,香港发挥好“连接器”的功能,才能将香港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背靠大树好乘凉”,与四十年前相比,今天的内地市场更值得香港重视,几乎有做不完的生意。

  机制创新,接轨融合已启动

  正是基於以上理性认识,儘管在深港高铁“一地两检”、港珠澳大桥建设等事件上,香港社会出现了不同声音,甚至有反对派人士给这些基础设施项目贴上“政治标籤”,恶意炒作、横加阻拦,但香港的主流民意始终坚定支持项目建设,最终推动项目建成,为香港下一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这五年,香港与内地的接轨与融合走得更深、走得更实。

  2016年12月,“深港通”开通,内地、香港和境外投资者可以更便利地投资香港及内地的上市公司股票;2017年7月,“债券通”开通,境内外投资者通过“北向通”可实现在香港买卖内地债券,打开了外资通过互联互通机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大门。

  此外,中央还支持香港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和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功能,筑牢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鼓励内地金融企业在香港成立境外业务的区域总部;促进香港发展成为财资管理中心;支持香港在“一带一路”基建项目中扮演风险评估、集资和专业服务方面的角色;鼓励香港发展绿色金融等。

  除了金融领域,科技部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劃、国家重点研发计劃基础前沿类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向港澳开放,鼓励香港在科技创新上更有作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纲要出台后,广东省以实施“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準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如今,广东对港澳服务业开放部门达153个,港澳企业“一网通办”等已实施;与此同时,内地省份与香港的合作,也不再满足於具体项目的安排,而是通过机制创新来实现“接轨”。

  香港与内地社会制度不同、法律体系不同、金融体系不同,相同的是“抱团发展,併船出海”的理念,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正是有这样的共同点,五年来,香港和内地均有推进机制创新的内生动力,在这一强大动力推动下,接轨与融合已经启动,前景值得期待!

  园区共建,探索合作新模式

  这五年,香港与内地开启了合作新模式的探索。

  2018年,深港之间酝酿了多年的“河套地区”进入大开发阶段,深圳和香港合作共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河套地区佔地87公顷,是目前香港科学园面积的四倍。这是继“前海深港合作区”之后,大湾区又一个超级亮点。

  “十三五”期间,前海实现了从一片滩涂到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的蝶变。2019年度,前海合作区经济密度位居全国同类新兴区域之首,实际利用外资仅次於上海自贸区、位居全国第二。如今,已有324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前海,持牌金融机构243家入驻前海,前海也成为港青北上创业、实现自身价值的“梦工场”。

  香港的融资成本很低、人才聚集能力很强,并在一些领域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深圳高端製造业水平很高,并拥有发展产业所需的地理空间,且产品辐射内地市场。港深共建园区,可以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当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实现了深圳与香港之间资源和市场的对接,今天在河套地区和前海的探索,为香港和大湾区内广东九市实现“规则衔接、制度对接”探路。五年来的实践,探索出了香港和深圳之间的合作新模式,有力的推动了大湾区“9+2”城市的融合发展。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十三五”期间香港与内地携手共进的实践证明,只要两地齐心,就一定能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探索出符合发展实际的合作之路,就一定能把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建设好”的要求落实好,更好地造福香港同胞和内地人民。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

  註:《大公报》独家发表,如有转载,请註明出处。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