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评论 > 点击香江 > 正文

点击香江/汪洋主席精闢阐述“协商民主”核心要义\屠海鸣

2021-03-05 04:25:5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政协开幕会上,认真聆听汪洋主席的报告。

  昨日下午3时,人民大会堂。雄壮的国歌响起,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隆重开幕,汪洋主席作常委会工作报告。

  汪洋主席从六个方面回顾总结2020年工作,他说,广大委员在特殊年份书写了特殊的“委员作业”。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汪洋主席从四个方面对政协工作安排部署。他指出,提高协商能力是担当履职最为紧迫的课题。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民主方式之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可、借鉴。汪洋主席对“协商民主”的精闢阐释,在港区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聆听报告,聚焦香港,港区政协委员心头难以平静。开幕式一结束,大家纷纷交流看法,从“协商民主”中汲取落实“一国两制”的智慧、信心和力量。

  凝聚共识是香港的当务之急

  汪洋主席讲到一组数据:过去一年,全国政协举办重要协商活动23次,组织视察考察调研80项,全国政协党组成员邀请党外委员谈心300人次,举行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10场,举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活动14场,播出“委员讲堂”12期,相关节目和新闻浏览量2亿人次。

  一个社会有没有凝聚力?取决於社会各阶层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协商就是凝聚共识。港区委员普遍认为,眼下,香港最缺的是共识,这也是“香港之乱”的根源所在。在驻地,许多港区委员自发进行了讨论。笔者提出,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文化多元,生活多彩,人们的利益诉求多样,这是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但不能因多元、多彩、多样而成为“一盘散沙”;在坚守“一国”底线、坚守法治底线上必须凝聚共识;在团结抗疫、纾解民困、发展经济上必须凝聚共识。

  培育“协商文化”才能弥合裂痕

  江达可委员说,香港社会之所以凝聚共识难,“去殖民化”不力、基本法宣传教育不到位、国家安全长期不设防,这些都是重要原因,现在,需要推动“二次回归”。朱铭泉委员说,相比於内地,香港社会缺少协商沟通机制,香港应该学习借鉴内地的好做法,遇到大事,特区政府应提前向市民宣讲、解释,并与社会各界协商、沟通,共识越多,摩擦越小,依法施政的效果越好。周春玲委员说,香港社会近年来撕裂程度严重,与外国势力干预香港事务密切相关,国安法实施后,外国势力有所收敛,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顶住外部压力,筑牢安全底线。

  汪洋主席在部署今年政协工作时讲到:以服务“十四五”规劃实施为主线,增强协商建言实效。他说,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进行专题协商。综合运用双周协商座谈会、提案办理协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形式,紧扣加快启动新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重要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制定民主监督工作计劃,重点围绕“十四五”规劃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协商式监督。

  协商的途径有多广,“协商民主”的实效就有多好。人民政协如此丰富的协商形式,令港区委员们深受触动。大家认为,“协商民主”植根於“协商文化”之上,香港最需要培育“协商文化”。“协商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笔者认为,“协商文化”也是中国“和文化”的一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协和万邦”,这些都是“和文化”内涵。培育“协商文化”,香港要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

  提升协商能力是委员的“必修课”

  吴换炎委员讲到,在经历了几年的政治运动后,香港要弥合裂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弘扬“和文化”、培育“协商文化”入手,追根溯源,固本培元,不失为良策。朱李月华委员说,“和文化”“协商文化”的底蕴有多深厚,社会稳定的根基就有多深厚。如果每个社会成员的心中都有一颗和谐的种子,大家遇事往一起想,少一些对抗思维,多一些协商意识,就能多提建设性意见,最终把事情办好,令全社会受益。

  汪洋主席讲到,广大政协委员要按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知责於心、担责於身、履责於行,更好把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和履职之能结合起来,在新征程上展现政协委员的新担当。这些要求,令港区委员纷纷感到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大家认为,提升协商能力是政协委员的“必修课”。

  笔者提出,一些人认为香港和内地社会制度不同,大家各幹各的,没必要交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香港回归祖国,意味着已经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虽有“两制”之别,但统一於“一国”,港区政协委员就担当着“桥樑”和“纽带”的角色,港区政协委员必须提升协商能力,才能有效履职尽责。

  姜在忠委员说,对於港区政协委员来说,“会协商、善议政”为重要,我们要“跳出香港看香港”,从国家发展大局下看香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看香港,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香港,才能把準脉搏,提升参政议政能力。

  笔者与委员们分享了过去一年的履职体会。笔者说,按照汪洋主席“敢於发声”的要求,去年笔者撰写了共195篇政论文章,以新闻事件为由头,围绕民主与法治的关係、香港与国家的关係、现实与未来的关係,引导人们凝聚共识、回归理性、重拾信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月的北京,和风煦煦。“协商民主”的话题,在委员们心中激起阵阵涟漪。在民族复兴之路上,我们需要把“协商民主”这篇大文章做深、做透、做好!

  (全国“两会”委员手记之二)

  (本文作者为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