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甘肃微雕大师牛角上展现立体《清明上河图》

2018-06-17 16:12:45 作者:刘俊海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工作中的刘金禄
 
16日,甘肃雕刻家刘金禄用20年时间完成的立体微雕《清明上河图》在武威展出,吸引不少艺术爱好者和市民前去观赏,其茶楼、行人、车马、船只等在内嵌灯光的映照下栩栩如生,受到观赏者一致的好评和赞扬。
 
刘金禄介绍,这件作品长8米,宽1.6米,高0.5米,纯手工打造,其中雕刻人物727人,房屋152间,树木77株,船只29艘,百景俱全,无一遗漏。而所用材质是武威地区特有的白牦牛角,作品中最繁华和热闹的虹桥是用铆固定起来,不用一颗钉子,完成桥及桥面上一百多人物就用了一年多时间,是整幅作品最费时费力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刘金禄完成的微雕《清明上河图》

今年65岁的刘金禄受父辈影响和教导从小便学习雕刻制作技艺。他说,有一次,他托人从外面买来一本《东京梦华录》,里面详细记载了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等情况,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地迷上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场景,便开始研究《清明上河图》,每处场景都烂熟于心,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决定复原一幅《清明上河图》。
 
刘金禄说:“起初想用红木来完成《清明上河图》,这样难度不大,也具有收藏价值,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放弃了选用红木的想法。有一次,我上街发现一个牛角梳子,这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把梳子晶莹玉润,透明而有光泽,当时觉得非常好,就一下来了灵感。牛角硬度高,价格低廉也容易寻找,而且牛角工艺品不易损坏,保存年代久远。”
 


微雕《清明上河图》中的船只
 
但是,在真正做起来时,刘金禄遇到了很多困难。花费很长时间雕刻好的部件,时间一长,便缩水变形的情况,后来才发现是因为选择的材料是小牛的角,太嫩且容易变形,需要晾晒一年以上,等没有水分之后才能雕刻。
 
刘金禄的妻子说,白牦牛角需要到村里去收,为了省钱,丈夫刘金禄就骑自行车,一大早去村里收集白牦牛角,收集回来后还要亲自做晾晒、分解、消毒、加热、整平等20多道工序。“白牦牛角不好收,而且价格很高,和牛肉的价格差不多,一斤15元左右,而一对白牦牛角至少也要十几斤重,为了支持他的事业,多年来大部分积蓄都投入到了作品当中。”
 
微雕的制作工艺过程复杂,完成一件微雕作品要经过设计、制胎、涂漆、画工、磨合等多个工序,每道工序都是有一套专业的技术要领,而刘金禄却掌握了全部的工艺。
 
刘金禄感慨的说,从事这项工作,就要在日复一日的敲打、锉磨、雕刻中度过,现在的年轻人耐不住寂寞,也不愿从事这一行业,他的这项技艺也面临着传承的问题。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