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中美特教领域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

2018-06-22 19:00:43大公网 作者:卢冶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6月22日,由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残疾人联合会共同指导,长春大学和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联合主办、为期两天的“2018中美聋人教育与发展”论坛在长春开幕。 

6月22日,“2018中美聋人教育与发展”论坛在长春开幕。本网记者卢冶摄 

本次论坛共邀请了40多位来自中美聋人教育学界的专家学者到会,结合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形态,从聋人教育的现状、问题、实践探索、未来聋人学生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进行发言与讨论,意在通过交流,汲取双方在聋人教育领域的先进经验做法,搭建起中美聋人交流合作的平台,助力残疾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0余名中美专家出席会议,并就聋人教育、就业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本网记者卢冶摄 

会上,长春大学与美国哈金研究所、明尼苏达州聋人学校、特拉华聋人学校、爱荷华州聋人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国家聋人工学院就须签协议达成了共识,与美国非营利组织“卓越合作伙伴”签署了学生实习、就业协议,共同制定了《中美“聋人教育与就业”战略计划书》并就建立中美聋人教育合作联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聋人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关于如何对聋人有效施教以及如何让聋人群体更好地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中美两国专家在本次活动中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现场,与会嘉宾用手语进行交流。本网记者卢冶摄 

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宁生此前对长春部分特殊教育学校做了相关了解。他认为,有些学校过分强调口语教学,而忽视手语,是不妥的。“手语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应该和其他语言一样享受同等对待,不能因为强调口语而丢了手语。”同时,他认为当前美国关于聋人教育的做法非常具有借鉴意义,“聋人学生和听力正常的学生同在一个课堂接受教育,旁边配有专门的手语翻译老师,负责将课堂所讲内容通过手语传达给聋人学生。但中国由于编制或费用的问题,却很难实现。”他希望政府能给予关注和支持。此外,对于聋人的就业难问题,他建议可通过分配就业比例的方式,给这个特殊群体多提供一些就业机会。 

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凯茜·约翰逊介绍美国当前关于聋人教育的先进做法。本网记者卢冶摄 

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凯茜·约翰逊介绍了美国当前关于聋人教育的先进做法。她表示,在美国,若新生儿出生后被诊断为聋人,就会有专门的协会配备顾问上门教授新生儿使用手语。如果孩子的父母听力正常,他们也将共同学习手语,便于与孩子沟通。凯茜介绍说,目前,大多数美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者本身就是听力障碍者,手语是他们的第一母语。当孩子们进入这些特教学校学习,便丝毫都不会感到交流障碍。他们毕业后可以从事消防员、律师、教师、医生等工作,可选择的职业非常多。 

长春大学副校长张代治接受媒体采访。本网记者卢冶摄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长春大学副校长张代治表示,近年来,聋人教育在国内发展较快,但距离世界先进教育仍有一段距离。他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引进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于教学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中美聋人教育架起一座相互交流合作的桥梁,让中国的聋人教育尽快与世界接轨。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