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社交电商专委会、中国社会扶贫网、大公网等共同发起的“温暖中国社交电商消费扶贫行动”,7月22日下午在京正式启动。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社交电商专委会、中国社会扶贫网、大公网等共同发起的“温暖中国社交电商消费扶贫行动”正式启动。
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尹成杰在致辞中表示,互联网+消费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的重要模式创新。消费扶贫这种模式之所以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它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符合贫困地区扶贫致富的需要。他强调,推动互联网+消费扶贫模式,还要在业态、功能上进行创新,要围绕乡村振兴、扶贫攻坚来加大创新力度。
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社交电商专委会主任姚广辉介绍,温暖中国社交电商消费扶贫行动主要内容为消费扶贫、媒体扶贫、营销扶贫、培训扶贫、数据扶贫、旅游扶贫六个方面。发起单位将积极协调社交电商平台、各类媒体、行业专家、供应链企业通过帮助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采购供应及溯源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和新型销售体系,结合地方优势资源,运用直播和社交工具挖掘农产品故事,动员大家为家乡代言,通过农旅结合方式促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消费扶贫产品和产业追溯平台,签订了社交电商消费扶贫行动合作协议。其中,深圳伍亩田、滴滴出行等企业和新疆达成了首期100顿大枣销售合作。智云天地发布了社交电商企业和产品追溯平台,贫困地区上行农产品将实现生产经营责任主体可备案,产品可跟踪、可召回,消费者可识别。
温暖中国社交电商消费扶贫行动与大公网、TASTEMADE、微博、首媒中国、新华社手机客户端、CCTV-7农业频道、旅游卫视等合作伙伴签约。
姚广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起“温暖中国社交电商消费扶贫行动”目的是把社交电商、农产品上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一手农民增收、一手市民健康,一手县域文化、一手城市路演,一手人才培养、一手基地建设,一手数据统计、一手追溯体系。最终依靠社会和社交的力量帮助贫困县把难卖的农产品用消费的方式和城市消费者链接起来,为产业扶贫注入力量,为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