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在渝举办

2018-08-02 10:06:19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网重庆8月1日讯历时近3个月的激烈比拼,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暨第四届重庆市“高新杯”众创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于7月30日~7月31日,迎来复赛路演环节。
 
在过去两天,入围复赛的285个参赛企业,分别按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六大行业划分,分小组现场接受来自5位对应领域投资公司总监级以上评审的严格考核,最终按照分数高低,争夺进入决赛的48张入场券。
 
本次大赛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家网信办、全国工商联等联合担任指导单位,由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和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和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联合主办。

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在渝举办
 
创业大赛上选手唇枪舌剑陈晓彬摄
 
记者在重庆创新创业大赛复赛现场看到,复赛总共设置了7个分赛场,而为了让每个项目都能有公平的晋级机会,每个复赛项目都有5位对应领域的行业专家或创投机构负责人担任评审,并现场进行打分。
 
每个项目的路演时间一共15分钟,包括8分钟陈述、5分钟答辩、2分钟评委点评。项目最终得分取5位评委的平均分,并当场宣布得分。
 
作为生物医药组的评审组组长,重庆万业美科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马霖在现场告诉记者,评委们不仅要评审项目,还是在帮助项目。他说,评委大多先在提问中指出项目不足,帮助选手厘清关键点,便于选手接下来更细致的提问。“当选手通过评委的提问发现了曾忽视的问题,他们会就这些问题请教,提出更细致的疑问,如此下来,评委能够给出更有效、更具体的建议,甚至是实施措施。”
 
此外,记者在现场关注到,由于不少评委身具投资人身份,在复赛现场遇到好项目,他们往往“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少评委在现场主动询问选手联系方式,称“赛后可进一步对接”。
 
经过连续两天的激烈角逐,最终共有48个项目进入决赛入围名单,其中初创组18个,成长组30个。
 
相比去年,今年大赛的参赛项目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首先是报名的企业有所增加,今年共有582家企业报名参赛,在全国37个赛区排名13位;其次,从评审反馈来看,本届大赛参赛项目的质量也较往年出现整体提升。
 
连续三年担任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的评审,暴风数字科技产业基金合伙人舒展在现场告诉记者:“今年绝大多数项目都属于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并向高科技新兴领域迈进。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为例,该行业报名数量连续四年排名第一,但通过大赛可以看到,该行业的选手们开始更多聚焦于大数据、智能化、VR等科技含量等技术含量更高的新兴领域。”
 
重庆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保证和提升参赛项目的质量,今年除了主城九区主赛场外,主办方还在区县分别增设了三个分赛区,各分赛区认定的优秀项目可直接晋级重庆赛区决赛,参与下一轮角逐。
 
“这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创业者热情。”大赛组委会负责人表示,黔江、酉阳、潼南成功申办成为本届大赛分赛区,各分赛区积极助推大赛,针对大赛在当地组织开展了投融资对接会、项目招商会、大赛宣讲会等活动,参赛积极性强,报名项目也具有区域特色。
 
经过连续两天的紧张角逐,最终在285个创业项目中,有48个成功入围决赛。
 
在为期三个月的比赛过程中,大赛联合主办方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和重庆市九龙坡区政府将助力大赛,给创业者提供了提升创业技能、对接创投资源、借力双创政策的平台和机会,助力重庆双创环境的改善和优化。经主办方的争取,重庆今年首次获批全国行业总决赛承办资格,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总决赛将在重庆举办,这也标志着大赛办赛水平和赛事服务上的大幅提升。
 
接下来,重庆市科委和相关部门还将围绕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创新型创业企业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陈晓彬)
 
责任编辑:张菡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