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从“沙逼人退”到“治沙用沙” 甘肃武威打出新时代治沙“组合拳”

2019-09-05 16:54:27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甘肃武威古浪县八步沙集体林场(杨鑫摄)

大公网9月3日讯(记者刘俊海 实习记者杨鑫)“飞沙走石满穷塞,万里飕飕西北风”,沙漠是人类生存的天敌,防治沙漠化是世界性难题。腾格里沙漠下的武威,千万“治沙愚公”长期与干旱和风沙作斗争,70年来同心同向,让茫茫沙漠上飘起了万亩绿丝带。

八步沙,在地图上找不到它的位置,但它却是那条巨大沙龙的龙头,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端前沿,也是被世界称为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前沿阵地。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视察调研时提出,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是“平凡中孕育伟大,平凡的人干出了不平凡的事。”

“那个时候,我们站着的这片土地寸草不生,风大的时候人在这儿站都站不住,也看不到这么晴朗的天气。在那时,我们种树的难度很大,第一没有资金,第二路途太遥远,八步沙离我们的家有七公里远,早上老人们植树的时候五点就要起床,用毛驴车拉着树苗得走两个小时,到晚上五六点才收工回家,中午啃点干馒头,就是这样通过我们两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的八步沙已经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了。”现任八步沙集体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也是第二代治沙人的郭万刚对记者说到。

甘肃武威古浪县八步沙集体林场场长郭万刚向记者介绍沙生植物(杨鑫摄)

据悉,上世纪80年代,“六老汉”订立治沙合同,按下鲜红的指印,誓与沙魔“斗法”,他们节衣缩食、不畏辛苦,靠着一头小毛驴、一量架子车,几把铁锨,“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开启了治沙造林的艰辛历程。38年来,祖孙三代人在八步沙林场累积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育草37.6万亩,谱写了一曲治沙壮歌。

“我们武威处于全国荒漠化最前沿,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地区之一”,武威市林草局副局长韩万银表示。近年来,武威市高度重视防沙治沙,综合运用模范引领、互联网公益、科技支撑等方式,从过去的“沙逼人退”到“治沙用沙” ,打出了一套新时代治沙“组合拳”。

紧跟互联网公益发展大势,武威探索出了“互联网+防沙治沙”模式、众筹治沙造林,争取国际国内社会组织参与生态建设,争取“小渊基金”造林绿化项目在民勤县、古浪县治沙造林1.17万亩,投入资金757.14万元;争取“蚂蚁森林”项目,动员社会力量捐资4000万元,在民勤县、石羊河林业总场压沙造林8.85万亩、植树681万株。

文旅结合、宣传发力。武威市于2018年9月成功举办“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在我国首次搭建了“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平台,首次向国际社会集中展示了武威生态治理成果。此外,“美丽中国生态民勤”主题摄影展在北京、兰州成功举办,提高了民勤防沙治沙的社会关注度。

科技支撑,提升造林绿化水平。据悉,近年来武威市深化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努力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大力推广“麦草沙障+沙生苗木”等治沙技术和著名科学家然可桢命名的“母亲抱娃娃民勤治沙模式,采用保水剂、生根粉、覆膜、泥浆蘸根等抗旱造林技术,探索大规格苗木,营造林技术、多树种混交治理模式等。

据甘肃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全市荒漠化土地3262.8万亩,沙漠化土地2289.01万亩,较2009年分别减少31.7万亩、9万亩,荒漠化程度由极重度向重度、中度和轻度减缓,呈现出面积减少、程度降低的“双减双降”态势。

中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和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正是通过像“六老汉”这样千千万万治沙愚公的不懈努力,实现了我国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到目前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的历史性转变,取得了“人沙和谐”的辉煌成就,成为全球治理荒漠化的典范。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