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活化石”变“创意经济” 庆阳文化产业增加值破16亿

2019-09-19 15:34:38大公网 作者:刘俊海、杨鑫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网9月18日庆阳讯(记者刘俊海 实习记者杨鑫)近年来,庆阳大力发展民俗文化产业,使得庆阳香包、庆阳剪纸、环县皮影戏等这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如今大放异彩,2018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6亿大关。

  • 庆阳文化产业园展出的正宁香包(杨鑫摄)
环县道情皮影是中国道教文化与皮影艺术相结合的产物,集民俗、音乐、美术、口传文学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环县境内现有42家民间道情皮影戏班、323名表演艺人,是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原生态艺术群体。2006年环县道情皮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后又在2011年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庆阳文化产业园展出的环县道情皮影——“金陵十三钗之林黛玉”(杨鑫摄)
合水刺绣色彩鲜艳,层次分明,艳而不俗,因而散布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题材从花鸟虫鱼到风景人物,无所不包。其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娟秀,针法丰富,雅艳相宜,其代表作品有《百象图》,四条屏有《梅兰竹菊》、《芦雁图》等。 

  • 庆阳文化产业园展出的合水刺绣——四条屏《梅兰竹菊》(杨鑫摄)
正宁香包历史悠久,因其题材广泛、寓意深刻、针黹紧密、巧夸天工、被赞誉为“活的化石、活的文物”。其观赏类香包“小布老虎”、剪纸“抓髻娃娃”被中国美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赢得了“正宁香包香天下”的美誉;实用类绣花拖鞋、婚庆嫁妆、五毒肚兜、鞋垫等产品深受社会各界游客青睐,年生产产品达200多万件。 

  • 庆阳文化产业园展出的华池布贴画(杨鑫摄)
华池民间布贴画是用布为原材料,通过裁剪后粘贴在一起,能够表达制作者思想意图和具有一定装饰性、实用性的绘画艺术。华池民间布贴画个性强烈,在农家,布贴画用来美化自己的环境,不受任何人的限制,不受商品价值和政治上的摆布。在创作中,强调“随心走”,在“走心”的感觉上华池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需要的精神文化。 

据悉,庆阳全市现有各类民俗文化企业100多家,民俗产品涉及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等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在国内一线城市及海外设立营销窗口48个,年产超900万件,不仅畅销全国56个大中城市,还远销日本、欧盟、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友人手中的“香饽饽”。

责任编辑:丁骁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