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象雄古寺闪耀“藏东明珠” 最美昌都传承康藏文化精髓

2019-11-04 09:06:20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网10月31日讯(记者陈迪文)中国国家地理最美巡摄团近日走进西藏昌都,孜珠寺、边坝寺、查杰玛大殿、强巴林寺、田妥寺,宗教人文底蕴深厚,令人流连忘返;洛宗遗址、硕都遗址,充满历史烽烟况味,引人不住赞叹……多年来,在当地原有深厚人文积淀的基础上,经过地方政府的善治,如今,昌都这颗“藏东明珠”日益闪烁出耀眼的光辉。

图:中国国家地理最美巡摄团近日走进西藏昌都,受访者供图

历史上,象雄文明曾是雪域高原上最古老的文明,而孜珠寺正是象雄文明的代表。孜珠寺位于丁青县内海拔4800多米的孜珠山上,孜珠山是青藏高原典型石灰岩地貌,形成独特的山形,这里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授予的摄影基地。孜珠寺不仅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还是康区最大、教徒最大、苯教仪规保存最完整的苯教寺庙。寺内的苯教禅院可系统讲述苯教经典,传授包括神秘而古老的苯教无上瑜珈等各种修行方法。

图:孜珠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藏族古老雍仲苯教的重要场所。受访者供图

据史料记载,孜珠寺始建于公元前四世纪,是在2400年前由西藏第二代王穆赤赞普修建而成。古象雄时代以琼布孜珠寺为中心的叫松巴龙羌雪,为古象雄的“下方之门”。历史上孜珠寺僧人最多时达到500多人,时至今日,孜珠寺已经走过3000多年的风雨兴衰,依然香火旺盛,到此朝拜礼佛的信教群众络绎不绝。

巡摄团在探访过程中发现,孜珠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个巨大的石洞。据传说这里是一只巨型大鹏鸟从远方飞来,穿过山峰形成的洞。另又传说是格萨尔王用神箭穿过的石洞,故又称天门。在天门两边是会翻山越岭的神象和穿江过海的神鱼,如果有人能用心灵扣开天门,就能够乘坐神象和神鱼向梦寐以求的天境飞去。时至今日,神象山和神鱼山仍恪尽职守,默默地守候在天门的两侧。

孜珠寺大殿雄伟壮丽,供奉的众多神佛塑像,造型奇异,形象生动,各具特色。大殿的壁画色彩纷呈,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除壁画外,孜珠寺内保存有无数珍贵的文物,有镇寺之宝—无量寿佛,有做工精美的镀金珍旦郎卡像、合金镀金的贡桑阿嘎像,有明朝宣德年间皇帝所赐之拨,康熙御赐给当时孜珠寺喇嘛桑吉林巴的大名书也保存至今,是藏汉民族自古团结交流的历史见证。

图:边坝寺内,藏戏面具展示,受访者供图

如果说孜珠寺像一颗明珠闪耀藏东,其他寺庙亦构成一幅绚烂的五色图。独传黑帽法舞的边坝寺,传说中曾上演迷神热巴的查杰玛大殿,以藏有木胎、泥塑、金菩萨等国家级历史文物著称的田妥寺……一处处独具魅力的寺庙,不仅构成了昌都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成为传承当地宗教人文遗产的重要载体。

图:川藏北线317国道上的卡玛多塔林,曾有108座佛塔,佛塔旁堆积着玛尼石,受访者供图

图:川藏北线317国道上的卡玛多塔林,曾有108座佛塔,佛塔旁堆积着玛尼石,受访者供图

边坝寺是于藏历绕迥火兔即公元1296年由元朝国师八思巴所创建。至今为止为康曲最为殊胜的道场和古寺名刹而被信众所祭拜。自第一世边坝活佛驻锡于此,至今已传至第十五世,一直佑持护寺至今。边坝寺有着自己独有的丰富、悠久的传统文化,比如黑帽法舞等。在建筑文物方面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现存主要文物有土巴唐卡一幅,该唐卡为布达拉宫册封给边坝寺第五世活佛洛桑江白噶休的唐卡。教派融合和演变的历史也是边坝寺的一大特点,这点尤其体现在边坝拉章的壁画上,堪称教派平等圆融的典范。

昌都辖下左贡县共有28座寺庙,有格鲁派(黄教)、苯波教(黑教)、宁玛派(红教)3个教派,共有僧尼500余人。其中规模较大的三大寺庙都集中在田妥镇,尤以左贡寺最大,因其建在象鼻山上,形似布达拉宫,雄伟壮观;土卡寺与田妥寺座落在田妥村两边的山坡上,两寺隔河相望,建筑风格独特,做工精致,精雕细缕。这三座寺庙内有许多国家级历史文物,以田妥寺为最,该寺的木胎、泥塑、金菩萨等有着极高的考古和观赏价值。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