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甘肃耄耋老人微雕60载 米粒上刻字显真功

2019-12-04 09:33:00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网兰州12月4日讯(记者刘俊海、通讯员郑兵)今年83岁的甘肃平凉微雕艺人陈金元自学微雕已有63年个年头。从刚开始在毛笔上雕刻毛主席头像、古代仙女、西游记师徒和古诗词到2004年他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以及胡耀邦讲话全文,共31225字镌刻于一支普通的黑色英雄牌钢笔杆上后引发关注。最近几年,他又痴迷于米雕,竟能在大米上雕刻最多204个字,堪称一大奇迹,令观者拍案叫绝。

陈金元告诉记者,目前,已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米雕纪录是140多字,而他做到了能在一粒大米上雕刻204字。他现在也在积极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他希望通过申报来引起关注,吸引有兴趣的人来学习和传承这门手艺。

偶然邂逅 自学雕刻技艺

陈金元说,对雕刻的痴迷源于一次偶然。1956年,身为老师的陈金元从庆阳回到平凉度假,无意间被一位街头钢笔雕刻艺人的技艺折服,而这个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只用一把简单的刻刀,不足几分钟的时间就在钢笔上刻出各种图案,虽是非常简单的几笔线条,但却惟妙惟肖,这让陈金元既钦佩又心动。

于是,陈金元将这位年轻人邀请到了家中叙谈,想拜师学艺,却被200元钱的学费挡在了门外。年轻人临走时嘴中含笔为陈金元写下了“精益求精、学海无涯”八个字。但这却没有让他放弃,反而激起了他更大的兴趣。他用废钢锯条自己磨制成刻刀,凭借自己仅有的绘画基础,开始在毛笔杆上练习刻字样、图案。

假期结束,陈金元带着100多支毛笔杆回到庆阳。从此,每天晚上批改完学生作业,他就在昏暗的油灯下练习雕刻技艺。几年后,陈金元终于能非常熟练地在笔杆上刻出各种图案,刀法刻工渐入佳境,花鸟鱼虫、人物肖像,在他的刻刀下都被描摹得栩栩如生,学校师生和周围乡亲们对他的这一手绝活刮目相看。

坚持不辍 技艺入佳境

随着镌刻技艺的娴熟,陈金元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人物、风景、花鸟,他从报刊上看到一些艺人钻研微雕的报道,便自费到外地拜师学艺,并开始尝试将文学名著名篇“搬”上小小的钢笔。当时,他将《红楼梦》中的《葬花词》全文刻于钢笔上,引起不小的轰动。

1984年,陈金元在一支钢笔上刻上了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的前五大部分,共计2万多字。这是他的第一件微雕作品,一经面世,便引来人们极大关注。遗憾的是,这支钢笔在2003年被盗丢失。

2004年,陈金元再次挑战,他凭借40年艰苦磨砺的经验,历经9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以及胡耀邦讲话全文,共31225字,镌刻于一支普通的黑色英雄牌钢笔杆上。

陈金元激动地说,当时,他刻完最后一个字后,天色已经大亮,他再次用放大镜仔细看了一遍全文,潸然泪下,百感交集。

醉心米雕 百余精品传世

为了练习眼力,他每天坚持写小字,一般人肉眼都看不到,他却能坚持几十年。当大家都在疑惑他是如何做到的?陈金元说:“成功没有捷径,唯有勤学苦练。”

在陈金元家里,记者看到了他不大的工作室和一张朴素的工作台,还有很多制作精美的大米刻字挂件和饰品。

陈金元介绍,大米雕刻的工艺包括选材、构思、部局、雕刻、上色、杀菌、防腐等10多项。没有趁手的刻大米微雕工具,他就自己动手制作不同型号的刻刀,针头采用的是绣花针,刀把都是用废旧的钢笔改造的。看似简单的工具,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

陈金元说,如今他创作的大米作品已有200多件,内容涉及名言警句、重大历史事件、唐诗宋词、传统典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这其中他最得意的一件作品是《十二时辰更点推卦法》,共有204个字,这是他多年研究《易经》的心得。现在,他正筹备着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

责任编辑:张兴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