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上海垃圾分类重全程体系建设

2020-01-20 17:18:08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网1月20日讯(记者 张帆)去年的上海人大会议上,上海市人大率先通过了垃圾分类管理地方法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并于7月1日正式实施。上海的“垃圾工作”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上海市市长应勇今天表示,2019年一年,得益于全体市民的高效配合,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好于预期,基本形成了全程分类收运体系。

应勇介绍,截止目前,全上海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15%提高到90%,全市平均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增长431.8%、湿垃圾增长88.8%、干垃圾减少17.5%、有害垃圾增长504.1%,垃圾填埋比例从41.4%下降到20%。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靠的是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因此,必须要先向全体市民致敬、为他们点赞。这里我还是要再次向全市人民致敬,为上海人民点赞。

今年,上海还要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要坚持源头减量、全程分类、末端处置能力和资源化利用能力大幅提升的总体思路,还要持续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从源头上推进垃圾减量。 应勇说,目前上海垃圾分类的薄弱点在于前端垃圾分类的达标率要继续提高。现在,机关和社区的达标率总体要好于高校、医院、酒店,对于这些相对薄弱的地方要加大宣传动员和管理执法的力度。中端领域,要加快垃圾收运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的建设,现在低价值可回收物的综合利用仍是薄弱环节;末端则要加大垃圾处置设施和功能化利用能力的提升。

应勇说,垃圾处理末端能力的提升与前端和全程分配的价值与效果直接相关,这远比多建几幢楼来得重要。因此,要加快这些能力的建设和提升,确保在2022年前全市实现生活垃圾的零填埋。

责任编辑:张兴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