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外商投资信心——沪多领域探索自贸区民商事纠纷解决新机制

2020-01-20 17:19:40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大公网1月17日讯(记者 张帆)自2019年8月,国务院正式公布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后,沪上司法界也针对涉及自贸区的民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探索,为优化营商化境,增强外商投资者在沪发展信心提供新动力。

涉自贸区案件急增

来自上海法院的最新统计,近年来,沪上各类涉及自贸区的案件明显上升。仅以临港新片区为例,自2019年9月1日至12月25日,上海法院共受理涉新片区案件2487件,审(执)结2104件。其中,知识产权、金融、涉外商事纠纷等类型案件收案量上升幅度明显,分别同比上升133%、16.67%、11.76%。这表明,新片区设立后商事交易活跃度快速提升,商事纠纷提交司法解决的需求日益凸显。上海高院通过调研还发现,自贸区的纠纷在未来还将呈现“案件数量继续递增”、“案件类型结构发生新变化”等特点,这也对我国司法界带来许多新挑战和新课题。

新法规推动机制完善

近日,上海法院保障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涉外商事纠纷诉讼、调解、仲裁多元化解决一站式工作机制指引》正式出台。上海市高院副院长陈萌表示,此次两项新法规的发布,是推进国际商事审判专业化建设,提升中国司法在全球商贸规则体系中制度性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这次的新法规有重点在于“强化我国法院对国际商事纠纷的司法管辖”,将探索受理外国当事人对与我国司法辖区没有连接点的国际商事案件,约定由上海国际商事审判专门组织管辖的,可由上海国际商事审判专门组织进行管辖,但应当遵守我国法律或者司法解释关于级别管辖的规定。陈萌介绍,此举有利于强化我国法院对与新片区相关的离岸交易、跨境交易等国际商事交易的司法管辖权,依法维护中外企业在国际商事交易中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企业更好防范化解相关法律风险。

境外仲裁机构相继入驻

记者留意到,在近年来国际民商事纠纷处理方面,我国日益重视了仲裁调解这样的形式。上海市高院此次的新规也明确提出要“强化涉新片区司法政策的开放性和包容度”。陈萌说,《实施意见》还提出与符合条件的国际商事调解机构、仲裁机构加强沟通,共同构建“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完善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众所周知,相对于更加“硬性”的对簿公堂,在民商事领域出现的纠纷,争议双方先行选择通过仲裁机构来处理已经是国际通行惯例。而在经贸商事仲裁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自贸区的设立也为仲裁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无独有偶,在本周开幕的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也有六名港澳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关于打造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创新民商事争议解决机制的建议》的提案。

据了解,从上海建立自贸试验区以来,越来越多的仲裁机构入驻上海:2013年10月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成立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同时制定了《自贸区仲裁规则》,确立了仲裁员开放名册制,允许当事人在仲裁员名册外选择仲裁员。2015年11月19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代表处;2016年2月24日,国际商会仲裁院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仲裁办公室;2016 年3 月3 日,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代表处。

杨大明、陈亨利、朱国樑、郑建好、叶向德、林志民六位委员经过调研发现,至今为止,上述国际仲裁机构的上海自贸区代表处都不具有管理案件的资格。而且,上海自贸区法庭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仲裁院其在适用法律,审理方式等方面与自贸区之外的同类机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国际投资者的信心需要专业、独立和国际化的争议解决机构来支撑。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进一步打造一个专业的、独立的争议解决机制势在必行。

借鉴国际探索创新

参考了新加坡、香港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委员们进一步指出,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可以探索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争议解决制度的创新,尝试在自贸区新片区打造上海自贸区国际商事法庭,并允许境外法律人才担任法官、允许持有境外资格的律师代理案件、放宽境外律师出庭的限制。

大家对仲裁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需要对境外仲裁机构在上海自贸区的仲裁活动做进一步的明确规定。首先,境外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作出的裁决,明确其性质是国内裁决还是国外裁决,为裁决执行确定最终的审核标准。

委员们特别提到,2019年10月1日生效的《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就仲裁程序相互协助保全的安排》,正式允许在香港设立的特定仲裁机构向中国内地法院递交临时措施的申请。他们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允许国外仲裁机构在中国境内,就仲裁中的临时措施申请,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或者允许当事人直接向法院就仲裁过程中临时措施提出申请。与此同时,还要明确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的管辖权的法院。

提案最后还指出,良好的机制确立和运行离不开人才的参与。而营造好的环境,让上海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和扩大,也有助于吸纳更多优秀法律人才,完善仲裁规则、创新服务能力,保障和促进上海争议解决的发展,共同为纠纷的多元解决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责任编辑:张兴泽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