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姜建军代表: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枢纽,结合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全面融入大湾区发展

2020-05-24 16:52:45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湛江市市长姜建军 (王辉摄)

5月23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湛江市市长姜建军接受大公报记者书面采访表示:

湛江是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的重要节点城市,势必要充分发挥“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战略作用。

西部陆海新通道可带动沿线物流,势必对湛江港物流发展,特别是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发展带来利好,2018年以来湛江港集装箱吞吐量增加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全省沿海主要港口平均水平,是全国、全省沿海主要港口平均水平的2倍多,2018年集装箱海铁联运完成2.9万TEU、同比增长65.9%,2019年完成4.5万TEU、同比增长49.2%,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湛江港作为广东省唯一联动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三大国家战略的沿海港口,在西南沿海港口群中的发展地位更加凸显。

湛江将认真把握新通道建设带来的契机,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交通、产业、港口等方面优势,深度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努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出海口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枢纽。

一是从联动入手,加强与沿线区域合作,进一步形成共建共享良好局面。我们将集中力量统筹湛江参与新通道建设各方面工作。重点支持湛江港集团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等相关单位合作,推动海铁联运班列或者集装箱铁路运价下浮,增强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运行效率,加快培育壮大湛江海铁联运班列。

二是从交通入手,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增强服务新通道建设的运输能力。打造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合湛高铁、玉湛高速、南宁至湛江高速等高铁、高速项目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张家界经湛江至海口的高铁,对接融入新通道高铁和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提升湛江港集装箱码头通过能力,争取国家将湛江港正在规划建设的集装箱码头、集疏运铁路等重大项目纳入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重大战略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新通道建设工作计划,打通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

三是从业务入手,拓展多元化港口业务,进一步发挥西南沿海港口群主体港作用。积极支持陆港布局建设,优化海铁联运网络,联动陆港探讨多式联运“一单制”运作业务。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主要港口合作,争取建立互为中转的合作机制,实现西南地区出口的远洋集装箱运输由湛江港喂给,大湾区进口的大宗散货由湛江港中转。坚持与海南相向而行,打造湛江港对接海南自贸区的快捷通道,探索在海南交易、在湛江分割的“前台后仓”合作机制。发挥湛江港作为西南地区出海主通道及面向东盟桥头堡的优势,积极对接中欧班列,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拓展海、空联运业务。

四是从服务入手,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推动落实新通道区域海关合作备忘录,深化大通关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海关合作,采取“两步通关、先放后验”的模式,为西南客户进出口贸易创造便利条件。健全湛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功能,简化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优化口岸基础设施布局,压缩重点船舶边防查验时间,推进综合保税区及以上特殊监管区建设,推动湛江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好对接融入新通道发展。打造湛茂都市圈,加强与茂名、阳江的衔接,共同塑造湛茂都市圈的发展效应。

于湛江而言,打造湛茂都市圈是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粤西地区发展、加快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将加强与茂名的互动合作,充分发挥湛茂两市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产业关联、长期合作的优势,一起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优质资源,重点聚焦创新驱动、产业协同、互联互通、公共服务、生态共治等方面,拓展合作领域,形成建设合力,共同塑造湛茂都市圈的发展磁场和虹吸效应。

一是发挥湛江粤西科教文化中心资源优势,健全区域创新体系,设立“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协同创新体,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区域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推动都市圈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都市圈。

二是以增强产业集群为导向,依托湛茂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载体,聚焦临港重化、滨海旅游、特色农业、军民融合发展等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构建湛茂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立足湛茂都市圈整体空间布局,规划建设粤西城镇快速城际交通网,积极推进湛茂城际公交化运营,加快城市近郊班线公交化,推动都市圈内部从互联互通向快联快通转变,打造湛茂“1小时交通圈”。

四是加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助、养老、就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

五是加强都市圈环境保护合作与交流,完善跨区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推动毗邻地区生态共保先行;统筹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联合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提升行动,建立区域大气环境共享与发布常态制度,强化海洋污染联防联控,打造生态共治共保都市圈。

总结应对疫情的经验,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内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湛江防疫工作之所以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在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把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贯彻好、落实好。当前,湛江市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累计确诊病例24例(其中境外输入2例),全部治愈出院,所有病例没有发生二次病毒传播,做到了确诊病例“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主要是做到五个字:快、严、优、保、稳。

一是以“战时状态”快行动、早部署。

二是综合施策严防控。坚持关口前移,通过“两站一场一港口”和联合检疫站,加大车辆和人员检测;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开展大检查、大排查、大筛查;加强琼州海峡北岸疫情防控,坚决守好广东南大门。

三是发挥医疗优势科学救治。集中安排市区2家三甲级医院救治患者,并指定3家市级定点医院、5家县级定点医院和5家作为后备医院。派出2批医疗队33名队员驰援湖北武汉市和荆州市,积极向乌克兰、德国等国家分享我市抗疫经验。四是多渠道、多途径保供应。通过多方采购、发动捐赠、科学调配等方式,有效解决疫情防控物资紧缺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加快补齐重大疫情防控方面的短板弱项,全面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最近我们出台了《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围绕健全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8个方面,提出了23项改革举措。争取到2025年,将湛江打造成为本市保障有力,辐射粤西、联动海南岛和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区域性公共卫生高地和应急医疗救援中心。

未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我认为要着力从健全集中高效的应急防控体系、完善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以及建立完善新的大数据服务体系四个方面着力。

健全集中高效的应急防控体系方面,建议推动建立跨省邻市之间信息共享、疫情处理、集中转运、联合救治等会商协作机制,完善跨区域跨部门联动、军地联动、政企联动等快速应急联动机制,以及建立市域跨区域、跨部门和跨层级的信息共享机制。

完善区域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方面,建议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应急医院、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移动处置中心、海上医疗救援中心和传染病医院,打造区域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

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方面,建议在部分交通枢纽城市或省域副中心城市建立传染病防护物资及相关治疗药物生产、供应、储备基地,由政府指定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物资的保质期做好储存轮换工作,确保有效解决防护物资及相关传染病治疗药物严重不足的问题。

建立完善新的大数据服务体系方面,结合“数字政府”建设,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依托公安、交通、通讯、医疗等多维度大数据,健全疫情报告监测预警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体系,建立信息数据实时共享平台;全面整合各渠道采集的个人健康数据,形成完整统一的个人健康信息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健康档案管理。

湛江作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正结合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全面融入大湾区发展。

一是共同厚植对外开放新优势。湛江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海南自由贸易区(港)三大板块“金三角”的核心位置,是广东对接东盟的前沿城市。湛江港条件优越,拥有西南沿海最深的30万吨级航道,目前在加快推进40万吨级航道工程,为物流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湛江正聚力做大做强湛江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推进中国(湛江)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相关工作,积极争取将湛江纳入广东自由贸易片区范围。湛江将依托较为完整的物流基础设施与交通网络体系,以现代物流产业为抓手,将湛江建设成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相适应、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国家级港口型物流枢纽城市,使湛江成为我国沿海城市群海陆物流网络的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这些要素都将为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拓展北部湾、大西南内陆腹地及“一带一路”沿海国家的合作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二是加快打造融入大湾区快捷交通圈。当前,湛江坚持把提升与“双区”的通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以大港口、大交通、大航空为主骨架的陆海空现代化立体交通枢纽,夯实对接大湾区的交通基础,融入大湾区快捷交通圈。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广湛高铁建成通车后,湛江将真正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的生活交通圈,形成高铁直达珠三角东西两岸的交通对接格局。另一方面,我市正推进扩建广湛高速开平至湛江段,提升连接大湾区的高速公路主通道能力;争取省把西部沿海高速延伸至湛江,通过黄茅海通道对接港珠澳大桥,形成湛江便捷连接珠三角西岸沿海地区和澳门、香港的高速公路大通道。

第三,加快优质创新资源对接合作。湛江既是产业大市,也是科教文卫大市,正在致力于打造北部湾科教中心。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创新中心建设中,湛江既有科教之长,也有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承载之基。目前湛江拥有7所高校,66所中职(技工)院校,6家国家级和133家省级科研机构。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省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博士工作站13个。湛江湾实验室已动工建设,中国海装风电等科研、产业项目成功落户。湛江国家级高新区拥有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等建设领域的省重点实验室。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一体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晨鸣纸业等骨干龙头企业更是进一步筑牢湛江实体经济根基。在与科技创新实力雄厚的广深对接合作中,湛江既可以为协同研发提供有实力的载体平台,更可以为广州、深圳的科技成果和创新资源转化提供广阔的试验田,目前湛江与深圳鹏城实验室正在合作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研究。

第四,加快产业承接与协同发展。从湛江自身角度看,已初步形成了以钢铁、石化、造纸为主导的沿海临港重化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等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备与广州、深圳乃至大湾区各城市产业形成互补协同、上下游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良好基础。从广深发展角度看,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实施,大湾区创新驱动和产业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产业溢出、产业辐射和产业转移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最近,广东省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提出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按照该《意见》,湛江将在打造绿色石化产业集群、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先进材料产业集群,以及前沿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方面与大湾区各城市加强联动、协同推进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为广东加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贡献。

第五、积极复制应用大湾区创新经验。我市在地缘上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同处于全省“1+1+9”工作部署大框架之内,对于大湾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湛江享有地缘优势,通过经验复制、落实政策实现开放政策与大湾区同向推进,催生更多新模式新业态。当前,我市正积极争取湛江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扩区选址范围,主动做好广东自贸试验区扩区承接工作,争取落地应用广东自贸试验区经验,形成高水平开放优势,契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体制优势,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实现联动发展。

第六,加强对大湾区优质生活圈服务。湛江是农业大市和海洋大市,水海产品加工及热带农业发展优势明显,是广东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湛江滨海旅游资源丰富,乡村风貌独具特色,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长期保持全省前列。湛江完全有条件、更能力打造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热门目的地,为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提供良好服务和保障。

未来,湛江与香港在产业、港口物流等方面有很多合作的方向和空间。一是加强产业互补发展临港产业基地。随着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一体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廉江新能源等投资超过100亿美元项目加快建设,湛江正加大上下游配套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资金、人才等优质要素集聚,承接大湾区更多优势产业、优势项目转移,加快构建主导产业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带动形成若干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临港产业基地。二是共同做好深水大港发展大文章。湛江正加快推进湛江港40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码头,推动港口扩能升级;发挥湛江港大宗散货运输成本优势和广州、深圳、香港港口集装箱运输网络优势,探索建立大宗散货经湛江港中转的港口运输合作机制,使湛江港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是加强传统经贸合作。香港是湛江重要贸易伙伴,年进出口额近9亿元,为湛江重要外贸市场之一。香港是湛江重要资本合作对象,今年1-4月湛江实际利用外资均来源香港。香港是湛江重要交流地,湛江至香港的航班是开通最早、航班最密、营运时间最长、政府扶持力度最大的国际航班,而且出入境人员呈现逐年增长的势态。这些都是湛江与香港深化经贸合作的良好基础,我市将紧紧抓住建设大湾区机遇,进一步提升两地经贸合作水平,推动两地经贸合作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丁骁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