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北京市朝阳区多措并举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复苏发展

2020-09-02 15:00:42大公网 作者:李锐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文艺演出、影视剧院、会展、旅游、实体书店等文化行业企业带来了较大影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为帮助文化企业渡过难关,助力文化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朝阳区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和精准服务力度,全力保社会民生、稳岗就业,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文化企业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文化产业复苏发展良好势头突显。

落实各项惠企政策 助力文化企业复苏发展

据了解,朝阳区积极落实北京市“房租通”等政策惠企政策,切实减轻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对符合条件的小微、初创型文化企业给予房租补贴,助力企业渡过难关。通过线上线下政策宣讲等方式,指导和服务文化企业开展申报工作。朝阳区共有487家文化企业获得市“房租通”政策支持,占全市的52%,获得支持额度5443.79万元,约占全市的57%,均位于全市首位,有力支持了企业在疫情期间稳定发展。

此外,朝阳区在区级层面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落实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在疫情期间为驻园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对执行该政策的园区,经认定后,按减免金额的30%给予园区运营单位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支持。上半年,朝阳区73家文化产业园区已为1967家企业减免房租1.62亿元。同时,朝阳区通过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共给予296个企业(项目)1.32亿元支持。聚焦疫情期间企业融资难、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朝阳区依托中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今年上半年成功帮助1700余家企业融资60亿元。

聚焦文化科技融合和消费新业态 培育发展新动能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向好,文化产业各行业已基本实现全面复工复产,文化产业复苏发展的良好势头日益突显,迎来了全年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支持服务企业复产达产,努力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圆满完成朝阳区文化产业全年目标任务,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朝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朝阳区紧抓5G、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发展,以及疫情常态化下涌现出的文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活动策划、园区功能升级等综合措施,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助推区域消费市场活力回升。为进一步帮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实体书店尽快恢复良好运营,朝阳区研究制定了《朝阳区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下半年推进实施。同时,为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正在研究制定《朝阳区特色文旅消费街区认定办法》,进一步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朝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朝阳区一直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园区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丰富拓展园区惠民文化功能,培育了以798、751、郎园、文化三里屯等为代表的文化消费型园区(街区),形成了一批‘城市文化公园’和‘网红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纷纷推出系列文化消费活动,掀起新一波文化消费热潮,让沉寂已久的文化产业园区重新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

据悉,751时尚设计广场的夜间文化消费新场景——751宇宙工厂在8月份连续两个周末举办了文化夜消费活动,其中露天电影、露天市集等文化夜消费场景受到年轻人的热捧,不仅带动了园区文化消费快速增长,而且助力园区完成从工厂大院到文化消费街区与创意社区的转型,实现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郎园Vintage重启棱镜Mini戏剧节,并将在9月中旬举行图书集市,为市民提供戏剧文化盛宴。懋隆文创园则以疫情常态化产业线上转型为契机,积极拓展直播拍卖业务,探索通过线上渠道打造传统工艺的消费新场景,为老字号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以蓝色光标、泡泡玛特、得到、掌阅科技、快看漫画、凯声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科技新业态企业也持续发力,不仅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上扬”快速发展,而且通过疫情的“淬炼”让企业实现全新蜕变,展现出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引领朝阳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谋划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阳区将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以“十四五”规划谋划为契机,聚焦“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文化+”战略,以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深入实施促进百园品质提升和培育百亿级文化企业的“双百工程”,始终保持热火朝天干事业的大区样子,积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升文化产业高端化、集群化、集约化、融合化、国际化发展水平,更好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郭晓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