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重庆发展林下经济 “造血”扶贫助农增收

2020-12-07 14:07:44大公网 作者:韩毅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重庆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2020绿色生态驻渝媒体行”获悉,渝北区大盛镇顺龙村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灵芝、石斛、黄精等林下特色种养经济,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造血”式扶贫助力当地村民增收,乡村振兴。

重庆维近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成立,从事灵芝、白芨、铁皮石斛等中药材农产品选育、种植、加工销售。作为目前重庆最大的灵芝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和繁育中心,通过“树上种石斛,树下种灵芝,树旁种白芨”探索林下仿野生中药材种植模式,建成灵芝、白芨、铁皮石斛、芍药等名贵中药材1000余亩,开发中药材精加工产品5个,实现经营净收益1200余万元。同时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土鸡养殖及孵化销售、蓝孔雀养殖及孵化销售,该公司在2019年底完成挂牌上市。

灵芝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韩毅摄)

维近生态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维琼介绍,自已本是重庆某药厂下岗女工,2013年到顺龙村开办养鸡场,养殖土鸡和孔雀,得到地方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生态农业,通过辛勤耕耘,灵芝、白芨、铁皮石斛、黄精花等中药材遍布山林。目前建立灵芝繁育中心700平方米,年均培育灵芝菌种20万个,增加收入350万元。种植灵芝采取有机栽培模式生产仿野生种植,2019年实现收入1200万元。

作为渝北区首个市妇联命名的巴渝巾帼产业示范基地,该公司结合当地群众需求,不定期开展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等培训,提高当地妇女发展技能。“中药材农民田间学校”从灵芝种植技术、培育技术理论和实操等方面,为多名农村妇女开展农户种养殖技术,订单销售等培训,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林下中药材、发展林下土鸡养殖业。下一步,将示范带动周边天险洞村、顺龙村、鱼塘村及6家企业发展种植灵芝、石斛、白芨等名贵中药材种植5000亩。

北碚黛湖“去污还清”提颜值焕生机

曾因周边酒店违建经营,缙云山黛湖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经过一年多的整治,现在的黛湖边绿树成荫,周围古木参天,湖面碧波荡漾,湖水清亮明净,湖底绿藻参差,湖堤倒影,相映成趣。北碚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李俊介绍,为了恢复缙云山生态环境,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黛湖周围1.62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部被拆除,并进行绿化修复工程,827米环湖道路采用生态松针铺装。“现在黛湖可春观花、夏纳凉、秋赏叶、冬辨形,黛湖的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建起沿湖步道、生态展览馆、生态厕所、生态停车场等,极大地方便了前来游玩的市民。”

同时,北碚区以“保护历史、串联游线、修旧如旧”原则对张飞古道进行修复,包括“张飞古道”的石板修复、景观桥改造、温塘峡微景、金峡台观景平台等。在嘉陵江畔,千年“张飞古道”石板路在崖壁间若隐若现,从大沱口沿江而上至白羊背。这条三国时期张飞的行军古道,已是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守住绿水青山 垃圾场变生态园

铜锣花谷原本是南岸区放牛村集体的四荒地,坡势较陡,由于位置较为偏僻,荒地便成了一个“垃圾场”,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2016年,重庆启动主城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作,修复生态水岸、优化滨江功能、营造亲水空间、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山水之城升级版。在政府支持下,历时三年多,占地面积200余亩的铜锣花谷生态园栽种了120余种树木、花草。

 

 
责任编辑:郭晓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