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甘肃:从全面脱贫攻坚 迈向全力绿色崛起

2021-03-06 04:24:4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祁连山风光/高远 摄

  西北经济欠发达省份甘肃,经“十三五”时期的顽强拚搏,取得决战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陇原大地的绿色转型,彻底撕掉了贫困标籤。

  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甘肃更以聚力推动“七个新突破”向新目标奋发前行,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新篇章。 (文:杨阳)

“十三五”:陇原大地绿色转型实现沧桑巨变

“十三五”末,甘肃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二五”末的6557亿元增加到9017亿元,年均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十二五”增长40.2%。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增加到2.4万亿元,增长70.8%。上市企业数量从28家增加到35家。金川公司入围世界企业500强,甘肃公航旅集团、酒钢集团、甘肃建投集团、白银公司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4年领跑国家级新区。

  “十三五”末,甘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3︰31.6︰55.1,三产比重上升4.5个百分点。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达2179亿元,佔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4.2%。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佔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10.9%和5.7%。文化旅遊业蓬勃发展,五年接待遊客13.2亿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995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2.5倍和2.8倍。

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全面进步

“十三五”期间,甘肃获批建设兰白自创区、国家中医藥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範区、兰州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专利申请量从5.11万件增至13.25万件,高新技术企业由319户增至1229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1%。兰州步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兰白综合性高技术、金昌新材料、酒泉新能源、天水装备製造、定西中医藥等产业集群初成规模。榆中生态创新城、大敦煌文化旅遊经济圈启动建设。新增高速及一级公路2133公里,铁路1222公里、其中高铁626公里,兰渝铁路、敦格铁路、宝兰高铁、银西高铁(甘肃段)建成通车,兰州进入“地铁时代”。陇南成县机场、张掖丹霞通用机场建成,敦煌机场扩建工程完工,中川机场三期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项目获批启动实验段建设。全省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贫困县所有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兰州第二水源地、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建成通水,引洮二期骨幹和配套城乡供水、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古浪黄花滩调蓄供水等工程进展顺利。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全面建成,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基本完工。5G网络实现所有市州主城区连续覆盖。

祁连山开始恢复昔日的宁静、和谐、美丽

  祁连山生态治理“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生态保护治理纵深推进。整改任务按期完成,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全部分类退出,42座水电站全部分类处置,25个旅遊设施项目全面完成整改,核心区农牧民全部搬迁。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管网络构建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理顺优化。一度伤痕纍纍的祁连山开始恢复昔日的宁静、和谐、美丽。

  完成营造林2605万亩、退化草原治理7873万亩、水土流失治理4626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1030万亩。五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立。祁连山、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顺利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启动实施。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成为时代楷模。平凉、张掖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範市。甘南被联合国人居环境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旅遊目的地和旅遊胜地”,世界旅遊联盟发布的100个“旅遊减贫案例”中甘南荣获3席,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入选全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典型案例。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7%,较“十二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全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

全国主战场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2020年11月21日,甘肃最后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13年至今,甘肃5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100多年前,清朝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感慨“陇中苦瘠甲於天下”。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甘肃农村贫困人口达1254万,贫困发生率75%。2012年,甘肃有贫困人口596万,佔全省农村人口近40%,贫困地区几乎覆盖了全省所有市州。2017年至2019年,甘肃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分别达10.2%、10.3%、11.8%,明显高於甘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

  甘肃牢记嘱托,尽锐出战;以“一户一策”,精準“繡花”的紮实努力,使“苦甲”不再,“甘味”绵长,更以百川成海,接续奋鬥的精神为陇原百姓开启新生活、新奋鬥的起点,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甘肃百姓托起“稳稳的幸福”。

  “十三五”期间,甘肃举全省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7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2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準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特别是纳入全国“三区三州”的甘南、临夏及天祝等深度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

构建产业扶贫体系 “甘味”品牌走向世界

  不仅确立“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和“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五小”产业,全力以赴推进产业扶贫,更构建以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範“四大体系”为主的产业扶贫“四梁八柱”。2020年,甘肃10个农产品首次实现出口,独具特色的“甘味”品牌农产品走向世界,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甘肃已建成900个美丽乡村示範村,有55.46万名贫困群众依靠发展旅遊实现稳定脱贫。

  “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产业增加值达753亿元,佔农业增加值的60.9%,比“十二五”末提高9.2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09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农业保险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2546个扶贫车间、30.5万个公益岗位让群众就业不出村、挣钱不离家。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旅遊扶贫、光伏扶贫、生态扶贫有力拓宽增收渠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8539元,年均增长22.2%。

粮食总产破240亿斤 民生支出佔财政80%

 粮食总产首次突破240亿斤。建成高标準农田331万亩、戈壁生态农业28万亩。成功创建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以(酒泉)绿色生态产业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顺利完成,国家部委命名的各类美丽乡村(生态文明)示範村达212个。

  东部协作4市和36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累计投入资金112亿元,实施协作项目4931个、帮助引进项目1170个;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倾情助力,“光彩事业临夏行”“民企甘南行”“津企陇上行”“巾帼脱贫行动”“千企帮千村”等帮扶活动卓有成效。

  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0%。“十三五”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5.6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625万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822元和10344元,比“十二五”末提高42.3%和49.1%。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县区。城乡低保标準分别提高52%和81.9%。完成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82.8万套,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61.3万套。

建111个国际商务点 双循环促进节点服务能力提升

  甘肃位处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促进节点,“三大陆港”“三大空港”扩容提质,开通5条国际货运班列线路、12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海关指定监管场地、进口(整车)口岸达10个。兰州、天水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西北首家铝期货指定交割仓库挂牌运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12个商务代表处,建立111个国际营销服务网点、海外仓和商品展示展销中心,贸易量佔进出口总额43.9%。与40个国家的63个省州和城市建立友好关係,与10个省区市签署合作协议。

  兰洽会、“一会一节”、藥博会等节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不断提升。实施“三去一降一补”降低企业成本1460多亿元,完成减税降费445亿元。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户数佔比达45%,省属十大产业集团加快发展。

“六稳”“六保”一揽子措施促多指标历史性进位

  狠抓“放管服”,取消、调整、下放行政审批事项326项,省级97%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不来即享”等服务机制让更多优惠政策直达企业,市场主体增加到187万户,比“十二五”末增长45.8%。农村“三变”改革辐射带动农户156.3万户。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兰西、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积极推进。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不遇的暴洪泥石流灾害叠加影响,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宗旨,紮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出台落实“六稳”“六保”一揽子政策措施,多项指标增速实现历史性进位。

  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居全国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居全国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居全国第7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