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北京昌平将建全球领先氢能技术创新高地 16条措施撑氢能产业发展

2021-09-26 11:53:03 作者:李锐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21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25日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开幕。论坛上发布《昌平氢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力建设全球领先的氢能技术创新高地。昌平区还发布16条政策措施在科技创新、示范应用、要素保障等方面全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2021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25日在北京市昌平区未来科学城开幕。

  按照《行动计划》,昌平区提出将全力建设全球领先的氢能技术创新高地,氢能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创新高地,国内一流的氢能前沿技术策源地、关键技术主阵地,京津冀氢能科技示范和高端装备制造先行区,打造“科创氢城、未来氢城、世界氢城”。

  将在2025年前,实现核心技术批量产业化,形成前沿衍生技术储备,氢能产业关键环节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引进、培育5-8家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链龙头企业,孵化3家以上氢能领域上市企业,实现产业链收入突破300亿元。建成加氢站10-15座,实现燃料电池车辆累计推广1200辆以上,分布式能源系统装机规模累计达到5MW。

  在空间布局上,昌平区已经确立将重点打造“一谷引领、三基联动、五台支撑、多点示范”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以未来科学城“能源谷”为核心,辐射带动北七家成果转化基地、沙阳路先进制造产业基地等区域,打造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发中试基地、氢能与燃料电池“三链联动”协同创新孵化基地、氢燃料电池汽车高端装备智造基地,建设世界水平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检测服务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专业人才培养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并在全域范围开展氢能多点示范应用。

  据介绍,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核心区已聚集300余家能源企业,其中研究院和科技创新型企业74家,累计入驻了46个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设有7个院士工作站,组建了2个企业技术创新联合体、23个协同创新平台。集中布局碳减排、碳中和新赛道,包括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先进储能等能源转型6个细分领域,以及先进输变电技术与装备、能源大数据及系统应用、近零排放技术等21项关键技术,努力把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碳减排效益。今年前8个月,“能源谷”先进能源产业实现收入超过1500亿元,同比增长50%。

  此外,昌平区重点发布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十六条”政策。在科技创新方面:支持氢能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究,加快培育氢能战略科技力量;支持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工程;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落地;在示范应用方面:支持参与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建设,促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支持“氢能技术应用综合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氢能多领域示范应用;支持首台(套)、首批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推动先进技术装备多场景应用;在要素保障方面:支持产业空间供给,加大厂房建设、房租等方面补贴力度;支持加氢站、油氢混合站等科学布局,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建设,搭建一批共性服务平台;支持人才引进培养,加快建设专业型、技能型人才培育基地;在企业服务方面: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总部和智造生产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挂牌上市,鼓励企业在境内外首发上市;支持企业并购壮大,鼓励企业发起并购重组;支持创新型企业培育,打造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集群;在金融支撑方面:设立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市场化、社会化资本助力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贷款融资,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开展融资业务。

  据悉本次论坛以“创新引领能源低碳转型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为主题,这是能源领域的国家级高层次论坛活动连续三年在未来科学城“能源谷”核心区举办。未来科学城经过十余年建设发展,已经成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枢纽型主平台。未来科学城初心使命是“攻关未来科技、发展未来产业、集聚未来人才”,目标定位是建设全球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高地,规划面积170.6平方公里,呈现“两区一心”总体布局,聚焦“两谷一园”创新格局,东区定位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西区的生命科学园定位为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生命谷”,沙河高教园定位为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

责任编辑:张菡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