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东北大学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助构新型社区关系

2021-09-28 09:19:46 作者:记者 于珈琳 通讯员 杨明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3年于辽宁省沈阳市多福社区考察时强调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如今,这一重要论断是如何在沈阳生根发芽并指导基层社会治理的?日前,记者走入了它的诞生地——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对话首次将上述论断阐述为“两邻理论”的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张雷,探寻“两邻理论”的现实内涵,探访未来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实现模式。

  首次提出“两邻理论” 促重塑邻里关系

  走进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一面印有“幸福在哪里多福告诉你”的巨幅展板特别醒目。在这样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社区,住户们即便有再好的房子,也不愿意搬家。“社区带给我们太多的幸福,舍不得离开。” 70岁的老住户张文霞拒绝了儿子买的电梯洋房。“‘两邻’理念的实践,为社区居民找到了和谐幸福生活的源代码。”多福社区党委书记孟晓丹告诉记者。

  从早年“窗户都不敢开”的脏乱差大杂院,到变成绿草青青、鸟语花香的幸福家园;从利用率低的自行车棚到为满足居民饮食、医养、娱乐三大刚性需求的养老服务中心;从“有缘千里来相会,无奈对门不相识”的尴尬局面,到“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邻里关系……以福为主题的百家宴、以服务积分换礼物的爱心小屋,多福社区用活动穿针引线、编织邻里关系网。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张雷在讲解“两邻理论”与其内涵。(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这里的变化正得益于对“两邻理论”的深入实践。时间回溯至2020年,当年5月张雷结合“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基层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市多福社区讲话时的具体情境,首次深入阐释并概括提出“两邻理论”。文章指出“两邻理论”是新时代加强和完善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的新思想,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治理价值追求,强调“两邻理论”的核心是建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新型社区关系。

  “两邻”理念关注的焦点是新时代社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就是要求居民在社区生活中要互动互信互爱互助、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与邻为善”强调在社区范围内的道德教化与文化熏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贯彻于社区邻里之间,内化于情感,从而营造充满温情的邻里氛围;“以邻为伴”则强调在社区居民之间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通过把居民组织起来,激活居民社区参与的内生动力。

  “‘与邻为善’塑造精神情感,‘以邻为伴’搭建关系网络,一内一外互为表里,从而构建起超越家庭亲缘性而达至社区地缘性的‘公共美德’,形成睦邻爱邻、守望相助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张雷表示,两邻理论为重塑邻里关系找到了动力源。

  “石榴家园123”打赢防疫攻坚战

  逐一登记发放出入证,测量进出居民体温,分门别类采买并运送物资……2020年初春,风雪之中活跃在社区每个角落的逆行者们任劳任怨,留下许多令人难忘而感动的瞬间。他们中有社区工作者,还有社区志愿者,也有普通居民,他们紧紧凝聚在一起,最终黏合成守望相助、相亲相爱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邻里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关怀,这种“家文化”力量、邻里力量,在疫情防控中起到很好作用。沈阳市回民社区在新时代“两邻理论”的指导下,就形成了以“两邻理念”为基本纲领、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团结”为目标的“石榴家园123”社区治理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回民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建工作平台的积极作用,成立党员志愿者先锋队和共产党员突击队,对全社区的小区值守和信息排查开展监察指导,为小区封闭管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每个人都不是社区建设的‘局外人’,而是社区大家庭的一分子。”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师李国青表示,“两邻理念的实践,让社区工作不再只是社区工作者唱独角戏,而是增加了社区多元主体之间的黏性,形成强大的身份认同。” 这也正体现了“两邻理论”的人文价值,其所倡导的社区邻里关系,追求的是社区居民拥有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权,享有社区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满足社区居民差异化的个体需求,通过价值引领与实践引导培育集体责任感。

  沈阳市和泰社区开展“两邻理论”文化交流活动。(受访者供图)

  在沈河区泉园街道方家栏社区的方家栏小区,曾经破旧的墙体被一幅幅倡导“两邻文化”的多彩墙绘所代替。“爱老慈幼”、“诚信知理”等家风家训被生动喷绘在60幅墙画上,构成了长达200米、以“爱在邻里”为主题的两邻文化墙。这一成果就是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居民代表民主协商得出都,他们通过协商议事会展开讨论,并决定将墙体粉刷为宣传“两邻文化”的特色文化墙。

  张雷认为,通过“两邻”理念的实践,可以发掘广泛的、包容的、可调和的公共利益,营造真实、多样化的民主参与内容。在和谐的邻里关系之下,广泛的社区公共事务从行政化的决策议程进入民主参与范畴,营造“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集体氛围。文法学院副教授满小欧表示,把围墙打造成“两邻文化”的宣传阵地,将社区宣传思想工作巧妙融入百姓生活,极大地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使每个人都真正地把小区当作自己的家。

  制度化建设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区工作被赋予了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长期以来在学术研究中与沈阳市沈河区的深入合作,张雷积极推动“两邻理论”首先在其发祥地沈河区落地生根。在他的建议下,沈河区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沈河区关于强化党建引领推进“践行‘两邻’理念、同网共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在践行“两邻”理念中深入推进街道社区大党(工)委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有力推动了沈河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同时,作为沈阳市政协委员,在政协会议上提案建议在沈阳全市范围内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深入推进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受到了相关主要领导的重视。2021年5月17日,中共沈阳市委办公室、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了《沈阳市深入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 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深入践行“两邻”理念,进一步推进沈阳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该校文法学院教师李国青在参与相关文件起草论证工作中,提出了“四互”“四共”“四和”的建议和理论阐释,被《方案》所采纳。

  推动制度化建设,沈阳市选取了6个标杆社区、13个模范社区,以文化包装和方案策划为重点手段推动“两邻”理念在社区落地开花,着力发挥社区文化对落实“两邻”理念的引领作用。就在今年8月31日,沈阳市召开了基层社区践行“两邻”理念专项行动方案点评会,对和平区和平新村社区、沈河区溪林社区等6个社区“两邻”文化建设方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今年的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这一天,张雷收到了来自沈阳市民政局对于他致力推动“两邻”理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表示感谢的函件,“‘两邻理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下一步要向省里提供资政建议,建议在辽宁全省范围内,通过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持续创新。”他表示。

 
责任编辑:张菡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