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大学教授领小农户进城 带消费者入村

2021-12-02 14:48:39大公网 作者:顾大鹏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10年冬天,怀胎8个月的中国农大副教授贺聪志,收到博士生导师叶敬忠从河北易县桑岗村捎回的黑猪肉和柴鸡蛋。婆婆用乡村食材烹制出的美味,一下子勾起了她埋藏已久的乡村味蕾。

  第二年春天,贺聪志强行断掉4个月女儿的母乳,跨过易水河来到桑岗村,执行德国BFTW基金资助的“巢状市场小农户扶贫实验”项目。

  “巢状市场(Nested Market)”,贺聪志解释说,“这是中国农大叶敬忠教授与荷兰学者扬·杜威·范德普勒格 (Jan Douwe van der Ploeg)、巴西学者塞尔吉奥·施奈德 (Sergio Schneider)共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中国农大副教授贺聪志给河北易县桑岗村农民做“巢状市场”对接培训(记者顾大鹏摄)

  “巢状市场小农扶贫试验”,目标是通过发展适合贫困小农户特征的 “另一种产业” 和创造将农村贫困生产者和城市普通消费者直接联结起来的 “另一种市场”——— “巢状市场”,来探索瞄准深度贫困人口的 “另一种脱贫途径”。

  贺聪志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桑岗小农户与北京社区的联系,让乡村特色产品直达消费者的厨房。

  “桑岗这个由老人、妇女和儿童守护的村庄,至今保存着较为典型的小农经济业态。每户一片小菜园、一头猪、一群鸡鸭,生活基本自产自足”。贺聪志说,“多余的收获,比如红薯、花生、核桃、板栗、黑猪肉、柴鸡蛋,要么送亲戚,要么拿到乡村大集上出售”。

  易水河畔的桑岗,与北京隔河相望,可是这里的农家土产,很少跨过易水河。

  带着山货闯京城

  “按照项目设计,小农户的土特产定价,高于乡镇集市三到六成”。贺聪志和中国农大执行团队想带农民过河,“价格不是问题,产品质量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人与人之间怎么建立互信?”。

  贺聪志尝试在北京几个高档社区做陌生推广,“站了2个小时,问津者寥寥”。他们转身“杀熟”,“把目标锁定亲友和同事,组建起桑岗第一个消费群”。

  “消费者又邀熟人、亲友加入。通过5个消费群、8个配送点,桑岗105个小农户,与北京400多个家庭构建起巢状供给网络”。

  河北易县通往北京的路有几十条,但是农产品进京的路并不畅通。派送的果蔬、黑猪肉和鸡蛋的面包车,要赶在天亮前进城,要等到天黑后出城。

  “按照消费者发来的微信地址,导航到指定小区门口交货,然后奔赴下一站”。贺聪志发现,“这一站消费者取货不及时,就影响到下一站交货时间。从早送到晚,农民累个臭死,消费者还有意见”。

  这个由德国BFTW基金支持的“巢状市场小农户扶贫” 实验项目,刚刚开始就遇到一个接一个困难。“北京消费者喜欢黑猪肉,往往是杀一头不够,杀两头富余”,贺聪志和团队成员,“看着消费者把瘦肉和小排买走,剩下的边角料自己买回家”。



北京消费者访问河北易县桑岗村(记者顾大鹏摄)

  “北京社区居民与桑岗小农户的互动体验,大都怀着好奇心,当欣赏者转身消费者时才发现,“小农户家产的韭菜不够鲜嫩,杂粮参差不齐,猪肉肥多瘦少,鸡蛋表面不光洁、蛋黄浓淡不一”。

  桑岗村的农民代表向记者苦诉:“农村大集上的骨头都是腔骨连着排骨卖,可是北京的消费者要求小排和腔骨分开,小排被抢光了,腔骨却不好卖了。黑猪肥多瘦少,瘦肉被抢光了,肥肉卖给谁呢?”

  站在城市视角,贺聪志一方面引导农民尽量按照消费者要求去做;站在乡村视角,她又竭力替小农户辩解。她对记者说:“春天鸡食青草多,夏天鸡食蔬菜多,秋季鸡食果实多,冬天鸡食粮食多。一家散养10几只母鸡,有好几个品种。鸡蛋大小不一,色泽各异,蛋黄有淡有艳,这就是有机产品的特征”。

  带着消费者游乡村

  “桑岗小农户,20天给北京消费者配送一次”,贺聪志解释说,“小农户产品非常有限”。贺聪志和她的导师叶敬忠“不支持扩大生产”。他们不反对“一村一品”大农业经济模式,却致力于关切主流模式忽视或不能顾及的小农经济。



北京消费者邀请送货村民到家做客(记者顾大鹏摄)

  “小农户葆有丰富的农耕文化,恰恰是巢状市场的潜力和价值所在”,贺聪志和她的导师叶敬忠一度倡导,“让小农户走向城市”,但他们真正呼唤的是“城乡互动与融合”。



中国农大副教授贺聪志把河北易县桑岗农民带到北京小区(记者顾大鹏摄)

  贺聪志鼓动北京的消费者,“越过易水河,周末到清西陵、狼牙山旅游,顺便到桑岗村看看”。

  “巢状市场小农户扶贫实验”有两个导向:“一个是带小农户进城,一个是带社区消费者进村”。贺聪志自豪地说,“一手牵着乡村,一手牵着城市”。

  “疫情期间,巢状市场停摆了4个月”,贺聪志说,“疫情对种植业影响不大,却打击了小农户养殖热情,鸡苗补栏比往年晚,出栏也相应延后,加上滞留和封闭期间自家消费需求,可以出售的农产品没有多少”。桑岗小农户与北京消费者维持了9年的巢状市场,因为疫情被迫转移到线上。大约10天会有一次快递配送,数量明显不如从前。

  “巢状市场”开始升级

  “巢状市场”,旨在躲避食品帝国对小农户的盘剥,但是中国农大团队并没有将两者对立起来。贺聪志惊喜的发现,“北京回乡创业青年苑文玉开发的无明矾粉条,就是小农经济的升级示范”。



“巢状市场”给农民增加了收入(记者顾大鹏摄)

  苑文玉所在的苑岗村与桑岗为邻,也是德国BFTW基金的受惠者。20年前,中国农大就利用这个基金完善了苑岗、桑岗、南杜岗、宝石村的乡间道路和农田灌溉设施,加快了红薯产业发展。

  2016年,苑文玉回到家乡,在自己的试验田里,率先推广有机红薯和杂粮种植规范。他改进传统粉条加工技艺,研发出一款无明矾粉条,这一套土洋结合的技法录入“粉条加工国家标准”。

  “苑文玉的无明矾粉条制作精细,包装考究,收到北京贵族圈的追捧,100克卖12元,相当传统粉条5倍”。贺聪志羡慕传统粉条新贵的价格,更关注苑文玉创立的企业食安检测系统。

  “巢状市场的基石是熟人信赖,消费者的包容,并不能成为质量免责的理由”, 2021年春天,贺聪志把苑文玉请到桑岗村,“巢状市场”开始升级。

  点评:“巢状市场”需要社会关注

  “巢状市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是个新概念,但它不是个新事物。正如“巢状市场”项目的创立者之一叶敬忠教授所言,“巢状市场”是对乡村振兴实践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它是乡村振兴的一种个路径,但不是唯一路径。

  不同地方,小农农业特点、基础设施状况、社区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不同,会导致“巢状市场”的发展空间和扶贫效果存在差异。因此,对这种模式的借鉴不能简单套用,而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扶贫方式。

  记者发现,“巢状市场”的行动实践,在河北也并非一帆风顺。例如,这种方式需要面对商品大市场的环境,如何确保不偏离乡村发展的价值规范?如何在巢状市场共同体中构建共享和分享的机制?如何提高组织者的能力等?这将是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长期挑战。

  记者注意到,“巢状市场”在生产者组织、消费者组织、 产品质量保证、配送分发等方面,也会面临一些技术问题和制度挑战。项目团队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以增强和拓展“巢状市场”的活力和空间。

  例如,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和医院等机关食堂或员工,应该主动与农小户进行对接,帮助他们发展起稳定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村庄生产和组织环节所需的一些基本公共品, 如冷藏、加工、包装、互联网和运输等方面的设施和设备,地方政府或村集体也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

责任编辑:郭晓妍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