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合肥经开区:缔造制度优势 创最优营商环境

2022-02-16 15:11:43 作者:张玲杰、李长龙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服务是唯一的权力”“企业需要什么,开发区就提供什么”。这些朴素的理念,是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29年来快速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他们不断缔造制度优势、创造最优营商环境的基本逻辑。

  “扁平管理”提高服务效能

  1993年4月初,江淮大地春意盎然,在一片岗冲之地,合肥经开区成立。白纸做画,落子的瞬间便注定了合肥经开区踏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多年来,合肥经开区始终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先导,不断优化职能,提高效率,实现服务居民、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效能最大化。在机构设置上,该区实行“小政府、大服务”,扁平化管理,减少了管理层级,提高了管理效率。

  2015年以来,合肥经开区通过采取“大统筹”的部门设置,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组合,构建“大经贸”“大招商”“大建口”等大部制“集群”,有效减少了部门间调度,提高了横向办事效率。在管理上,合肥经开区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变“身份”为“岗位”,推行全员聘用制。此外,该区始终坚持实行绩效考核,引入第三方,让企业和公众评判工作优劣,将考核结果与工资、聘任聘用等直接挂钩,使薪酬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做到好有激励、差有问责。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没有定势。合肥经开区围绕发展做制度设计,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为标准,让制度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

  “红色引擎”引领制度创新

  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是一个区域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产业发展量质齐升的重要保障。合肥经开区根据区内入驻企业和街道社区的不同特点,以党建“红色引擎”作为旗帜和抓手,纲举目张,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引领园区构建,促进企业成长,凝聚人才队伍。

  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为发展开启动力之源,是总体性要求,也是合肥和合肥经开区就此创新探索的根本遵循。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秦远望说,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就是为服务保障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以这一理念为核心,在合肥经开区,城市基层党建围绕压紧压实党建责任、完善四级组织体系、夯实基层工作保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方面全线铺开,并于近年出台政策文件,为社区扩权赋能,努力开辟符合市场要求、适应产业发展、彰显经开特色、切合属地实际的党建新路径,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水平不断提升。

  合肥经开区党建工作的一大突出亮点,是根据区内“四上”企业中非公企业占比高(96.7%)、非公企业从业人员占比高(88%),特别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党员普遍学历高、年龄小等特点,开展一系列机制创新。

  针对非公领域党建工作责任条块不清、力量不足、缺少抓手等短板,合肥经开区出台有关文件,成立由党工委分管领导任组长、涉企部门等为成员的非公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涉企部门等非公党建工作职责;进一步调整优化非公党建工作领导管理层级,配强企业党委力量,构建企业党委抓统筹调度、涉企部门抓协同配合、属地党委抓落实推进的非公领域“大党建”工作联动体系。

  由非公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合肥经开区各涉企部门结合“四送一服”,及时发布党委、政府强企、惠企、助企政策,人力资源中心每月定期发布人才服务等惠企项目清单,持续为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

  “自贸之智”推动开发开放

  2020年9月,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启动建设。

  “自贸试验区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把自贸试验区建设好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露介绍说,借助自贸区建设,该区不断提升推动开发开放和产业发展的水平。

  一方面,细化“1+4”清单优化营商环境。把《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具体细化为“1+4”五个清单,即任务、创新、赋权、推广、项目清单,基本形成了一些可操作、显成效的具体项目和工作举措。

  同时,经开区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长三角先发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先进做法,重点从政务环境、商务环境、法务环境、创新环境、开放环境、金融服务等方面,瞄准先进找准差距,针对当前的主要矛盾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通过赋权、平台整合和办事流程再造,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后台并联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正面清单+负面清单+首问负责制”,进一步优化事前审批,规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经开区企业在“四最”营商环境建设过程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谈及创新突破,张露直言:“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能简单地把创新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是要用制度创新的实际成果,解决企业面临的堵点难点,推动产业生态优化提升,助力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取得更大成效。”

  该区的合力集团通过在安徽省内各公司间共用一套账册实现保税货物自由流转,预计年节约保税物资占压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下同),订单响应时间从3天缩短为0.5天,节约了资金占用成本,提高了内部物流效率和生产管理水平。这是探索实施“企业集团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后带来的实打实的便利。

  据介绍,安徽自贸区合肥经开区块聚力实施37项制度创新事项,特别是围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需求,提出22条固链补链强链举措。其中,8项制度创新事项已被安徽省自贸办采纳拟在全省复制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在金融服务方面,多家银行相继在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经开区块设立支行,不断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该区还成立安徽省首个自贸试验区仲裁中心——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仲裁中心,加快提升法务服务水平。合肥经开实验自贸区学校、合肥经开自贸区医院也相继揭牌,全方位、多维度、一体化提升国际化生活环境。

  “服务体系”助力企业壮大

  去年,合肥经开区出台《2021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围绕“三鼓励”(鼓励加大有效投资、鼓励企业做大规模、鼓励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两加大”(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加大用工保障力度)、“一优化”(优化发展环境)等六大方面,支持经济发展。继续加大政策预算资金投入,已增至3.5亿元。

  对于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实行限期办结、承诺办结、销号管理、定期通报、按月督查等制度,围绕破解要素制约、加快项目建设、强化政策落实、开展市场对接四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个个都解决,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2020年以来,合肥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密集开展“上门访企”活动,既关注企业发展情况,又询问企业党建情况,共走访数百家企业,及时收集汇总并解决涉及企业发展的热点、难点、痛点、堵点等300项。

  此外,合肥经开区持续深化“管委会—涉企服务部门—属地社区委”三级企业服务体系作用,全面推进管委会领导走访调研重点企业等九项企业服务制度,将企业按照“规上+规下”“生产+服务”“科创+产业”“龙头+小微”等模型进行分类精准服务,“一企一策”。针对重点企业实行面对面个性化解读辅导,以“零距离”畅通政策宣传落实“最后一公里”,切实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推动政策宣贯力度、广度、深度全提升。

责任编辑:张菡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