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合肥这十年”|GDP连跨七个千亿台阶 综合实力稳居全国二十强

2022-07-19 16:54:58大公网 作者:张玲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安徽省合肥市7月19日召开“合肥这十年”首场情况通报会。十年来,合肥市聚力提高发展质量,综合实力站稳全国二十强。2012年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164.3亿元(人民币,下同),2021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1.14万亿、增长2.7倍,连跨七个千亿元台阶,全国排名上升至第19位,十年前进12位,合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高于全国、全省2.4和0.7个百分点。

位于新站高新区的维信诺。 (新站高新区管委会供图)

  创新驱动 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

  合肥市在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基础上,县区实力亦持续跃升。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钱文介绍,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居全国第8位、连续八年稳居前十,经开区综合排名上升至全国第10位,新站高新区成为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肥西县成为安徽省首个“千亿县”,肥东、肥西、长丰全国百强位次不断前移,巢湖、庐江全省十强位次巩固提升,连续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包河、蜀山、庐阳均实现总量过千亿、全国进百强。

  十年来,合肥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加速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合肥市在科技强国战略布局中担纲承梁,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户挂牌,已有、在建和预研大科学装置12个,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组建运行,国内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投入运行。目前,合肥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2年的615户增长到2021年的4578户,增长6.4倍,科创板上市企业14家,居省会城市第4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加速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方面,合肥市“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9.2%,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4.9%,大力发展战新产业连续五年获得国务院通报激励。京东方、维信诺、长鑫、晶合、蔚来、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一批牵动性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落户合肥。

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 (合肥市委宣传部供图)

  激发活力 减税降费+支持科创

  十年来,合肥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2年的389.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44.2亿元,年均增长9.6%,在长三角城市中的排名由2012年第8位提升到第7位,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排名由2012年第22位提升到第20位;合肥市税收收入由311.4亿元增长到638.8亿元,年均增长8.8%。合肥严格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着力“放水养鱼”,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自2019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以来,2019-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分别为254.2亿元、230.9亿元、112.9亿元,总量占全省比重约三分之一,3年间累计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227亿元,助力京东方、维信诺等一大批战新企业发展。

  在产业发展方面,合肥市财政助力产业升级精准施策,支持科技创新不遗余力。合肥市财政局副局长孔天华介绍,合肥市财政支持产业发展不断完善内容,形成了一套该市特有的、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目前,累计兑现市本级产业政策资金649.35亿元。

今年5月,合肥举办“招才引智进高校”专场招聘会助力大学生就业。(解琛摄)

  增进福祉 人均收入增幅居全国省会第一。

  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中,合肥市公共就业领域居全国31个省(区、市)120个监测城市第1名。合肥市人社局副局长刘峰表示,合肥市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人社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就业创业、人事人才、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为促进合肥市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合肥市通过全面落实稳就业政策、抓细抓实重点群体就业、抓好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开展就业创业服务等方式,落实就业扶持民生工程任务,为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就业岗位。2012-2022年6月,合肥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200万人。截至2021年,合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08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0和1.2个百分点,在全省、全国省会城市、长三角27座城市中均位列第1位。

  在备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方面,2016—2021年,合肥市发放贫困家庭大学生求职创业补贴近1亿元,惠及8万名高校毕业生。同时,合肥动员全市力量开发优质就业岗位,通过项目建设、重点产业链企业新增重点岗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挖掘潜力岗位、见习实习补充工作岗位等多种方式,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干事创业平台。创新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引导资金,为在校或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提供免担保、免利息贷款1920万元,资助大学生270人。2022年,合肥市力争新引进大学生将不少于25万人。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