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合肥这十年|打造开放式创新体系 稳居全国创新型城市十强

2022-08-02 16:59:57大公网 作者:张玲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安徽省合肥市8月2日召开“合肥这十年”科技创新专场新闻发布会。十年来,合肥综合创新实力显著增强。获批建设全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国家实验室落地合肥,合肥先后荣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国字号”创新品牌,稳居全国创新型城市十强、世界区域创新集群百强。清华大学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1》中,合肥位居全球城市第39位、国内城市第6位。

  2012年以来,合肥市财政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由4%增长到14.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由2.78%增长到3.5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615户增长到4578户、增长6.4倍;吸纳输出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由88.22亿元(人民币,下同)增长到866.97亿元、增长8.8倍。

  

合肥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混合磁体。(合肥市委宣传部供图)

  推科创体系建设 激发创新活力

  十年来,合肥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热核聚变、墨子传信、九章计算等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前沿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技术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突破。2012年以来,合肥市累计9项成果入选科技部评选的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78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合肥市科技局局长范进介绍,合肥市加快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通过坚持高位谋划推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政策资金引导等方式,持续深化政策制度创新,切实提高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值得关注的是,合肥市出台《合肥市科技创新条例》,从法治层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树立“科技即产业”发展理念,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科技工作机制,自2021年12月科创委成立以来,已累计召开10次工作会议,调度推进科技改革、科技项目、科技政策等重大事项,构建全市“一盘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大科技”格局。2021年合肥市财政科技支出174.1亿元、较2012年增长6.7倍。

  

位于合肥蜀山区的中国环境谷。(蜀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促高才引进集聚 提升成果转化

  合肥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大力汇聚创新平台、科技人才等资源,进一步夯实创新基础。在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和深化与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外,合肥市积极促进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范进介绍,合肥市集成创新人才政策,依托天使基金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来肥创新创业,已累计支持团队220个。目前,合肥市各类人才总量超200万人,其中,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1.4万人。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打造国际人才城,建设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外国专家工作室、海外人才工作站50家,合肥连续3年入围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前6位。

  在此基础上,合肥市通过健全成果转化应用体系,推动科技与经济融合。通过聚焦成果转化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合肥市建立全链条、闭环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该市组建4个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常态化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对接高校院所,建立可转化科技成果库,目前已摸排成果397项,其中已成立公司成果70项,意向成立公司112项。同时,通过打造各类孵化转化载体,累计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07家(其中国家级52家)。打造首批155个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应用场景,首创建立场景创新中心。

  目前,合肥市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98家,培育高成长企业267家,拥有科创板上市及过会企业17家;获批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家,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2家(其中国家级14家)。协同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挂牌成立首个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目前累计建设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4家、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2家。此外,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搭建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合肥已集聚2000多台(套)科学仪器设备信息,总价值超过16亿元。

责任编辑:张晚凝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