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读《寻找飘荡的忠魂》有感

2022-08-04 17:02:16大公网 作者:刘建中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今读《寻找飘荡的忠魂》,顿觉热血沸腾,难抑激动。作者八千公里的寻访历程,祭拜六处重要的抗战遗址,讲述当年御敌战绩,描绘官兵浴血场景,洒酒祭拜抗日英雄,抒发对先烈的钦佩之情,呼吁今人牢记国史,感恩英烈。

  此文一经发出,犹如抛石击水,顿时翻起千层大浪。读者如潮,粉丝数万。更有海内外媒体争相刊载。专家学者,大家名流或赞或评,各类评文感言络绎不绝,可谓热闹非凡,不同凡响。

  释文静思,作者此举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文中史实之叙述,时间准确,脉络清晰,史料详实。若非长久深学强记,专心研考,恐难写出如此好文。试想一位并非史界专业人士,据悉还身兼商企,律法数职,属宵衣旰食之人,竟能倾心关注这段抗战历史,且如此专注投入,如此热血沸腾,如此激情万丈,如此竭尽全力,如此持之以恒,究其根由,结论可能仅有一个,那就是作者一定是一位具有浓烈民族情怀和强烈历史责任感之人。

  追忆当年抗倭之战,敌我实力极其悬殊,可谓不啻天渊。犹如饥饿病弱的孩童与呲牙咧嘴的野狼相搏,如此殊死争斗,可想战场拼杀之惨烈,官兵牺牲之悲壮。正是秦汉无此雄宋明无此壮,风云为之泣草木为之悲。该文的价值所在,便是作者列举了大量详实的历史资料,还原了当年几次重大的战役和事件,使读者能够对文中提到的这段历史,得到全面清楚的了解。特别是文中引用胡琏的两封家书,余程万及方觉先的最后电文,以及肩挑江水,清洗遗体的浴血池等等,更显得弥足珍贵,使文章的史料价值大增。

  作者不辞辛劳,千里寻访,一路祭拜,一路洒泪,一路血脉贲张,昼夜兼程,回到住地,激情难抑,当即奋笔疾书,三天三夜,写就此文,其情实为可嘉。然,我认为作者此举之意义,除完成作者吊古寻幽,慰借英魂之夙愿外,更重要的则是以文传史,广而宣之,唤醒民众,令更多的人关注这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铭记这些顽强不屈的民族英雄。

  作者热衷于抗战历史,并非仅耽于文笔宣扬和情感抒发。据悉,作者尽其所能,以财力广济抗战老兵,赞助纪念馆所,支持专家学者,凡彰显国民抗战者,均鼎力相助,毫不吝惜。更有甚者,近期作者还专门出资在诸暨建盖了一座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的远征大酒店。正如作者所说,开办这家酒店也算是我下半辈子另一次远征的起点。远征的目的非常简单:敬仰英烈,关爱老兵,弘扬历史。在有生之年尽最大努力传播中国远征军乃至中国全民抗战的悲壮历史,让后人永远铭记历史,永感先烈大恩。

  何为言行一致,何为身体力行,何为真心付出,我想作者的所做所为便是最好的诠释。相信倾注于作者心愿的远征大酒店,作为一座抗战历史的实体标识,犹如竖立于大地上的一支巨笔,这支笔一定会将中国抗战历史的壮丽诗篇,深深地镌写在华夏大地之上,让民众永世不忘。

  最后,对于这篇佳作,本人真心只有感佩。作者文思泉涌,激情奔放。文章层次分明,文路清晰,笔锋敏捷,行文流畅,字字珠玑,酣畅淋漓。读后除全身发热,心跳加速外,只能想出一句形容词,即,真乃一篇令人感到荡气回肠的好文章!仅此而已,再想不出任何绝句可做赞语了。文中作者的感慨、议论、抒怀,非常精准到位,犹如替我所感,替我所议,替我所抒一般,如同一人。卒读全文,感觉淋漓尽致,彻底舒服,没有缺憾。可谓无懈可击,无瑕可挑。作者勤播多产,笔耕不辍,已属文笔中人,如能持之不懈,定将收获更多硕果。我亦翘首以待作者再出佳作。

  作者为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来源:《西南林业大学报》 第389期 第04版

责任编辑:李孟展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