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合肥这十年|打造数字中国领先城市

2022-08-09 14:26:40大公网 作者:张玲杰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跻身数字经济发展新一线城市,成功入选ISO智慧城市标准城市和全国首批“十大办事不跑腿城市”,获批国家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近年来,安徽省会合肥市瞄准一流、拼搏进取,数据资源整体工作不断争先进位,处于全国重点城市第一方阵。

 
合肥召开“城市建设”篇专场新闻通报会现场。张玲杰摄。

  合肥市委宣传部8月9日召开“合肥这十年”之“城市建设”篇新闻通报会。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党组书记谢军在会上介绍,合肥市数据资源局于2017年8月成立,属全国第一批,负责统筹管理全市数据资源、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该局相继编制《合肥市“十四五”数字合肥发展规划》、《合肥市“十四五”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合肥“城市大脑”建设方案(2021-2023年)》等引领性文件,以高站位布局全市数据资源、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

  基础建设优先优质

  谢军介绍,合肥把“新基建”作为战略抓手,在不断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在全国能级、水平的基础上,以“云网合一、云数联动”为根本,以电子政务外网为依托,以算力中心建设为牵引,建成全市逻辑统一的政务云体系架构,全面夯实数字合肥“底座中枢”,构筑安全保障体系,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一是搭建“一朵云”。按照“集约统筹、共建共享、服务便捷、安全可控”的总要求,合肥开展新一代政务云建设,形成物理分散、逻辑互联的全市一体化政务云体系。总计提供3万核VCPU 、40T内存及4000T存储规模,30家单位、近60个业务系统上云,实现了县(市)区、部门云资源共建共用、信息系统整体部署、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业务应用有效协同。

  二是编织“一张网”。该市政务外网实现100余个市直单位、13个县(市、区)及近2000个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安全接入,有效推动政务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在全国,首次将量子技术加持,建成全国最大、覆盖最广、应用最多的量子城域网。获评“宽带中国”优秀城市,固定宽带平均接入能力达到150Mbps,全市新建小区、商务楼宇光纤全部入户,行政村光纤覆盖率达100%。建成5G基站1.5万个,2021年全国重点场所网络质量测评位列全国第8。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成,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个、正在建设2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正在加紧建设。完成5000多个窄带物联网物理站点部署,在全国率先实现窄带物联网城市主城区全覆盖。

  三是建成“一中心”。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科学计算峰值12PFlops、智能计算峰值256Pops,已服务360家科研院所、1840家企业。同时,该市规模以上数据中心9个,为基础科学研究、产业创新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

  数字经济出色出彩

  另外,合肥近年来聚焦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力打造安徽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数字经济已成为该市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合肥亦已成为国内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标杆城市之一。2021年,合肥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达45%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占10%以上。

  据谢军介绍,自2019年以来,该市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在全国率先编制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在全国率先开展市级数字经济创新试验区建设,并明确所辖高新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为试点,在数据要素流通、市场主体培育、应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2021年,合肥入选赛迪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并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新一线城市,被安徽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目前,合肥全市拥有大数据产业园区(基地)18个,集聚企业近4800余家。飞友科技“民航大数据跨行业融合应用”等9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超1400家,关联产值近1400亿元。庐阳大数据产业园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标杆园区。

  

 

 

责任编辑:张晚凝

相关内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