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第二届“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探讨当代手工艺发展未来

2022-09-16 17:27:29大公网 作者:茅建兴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第二届“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参展艺术家座谈会日前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举行。在展览即将闭幕之际,策展人与参展艺术家共聚一堂,围绕当代手工艺发展现状,分别从手工艺的功能、艺术性和当代性三个角度进行探讨,旨在为中国当代手工艺的生态与发展提供切实的多重视角与参照。

  2019年9月,首届“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研究”成果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启幕。“三重阶”语出《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在承续古今工艺的展览序列中,传统与当代文化的源流贯穿其中。寓意了当代手工艺发展逐渐产生多种方向和可能性的现实。

  2022年6月,第二届“三重阶——中国当代手工艺学术提名展”在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启幕,通过“遗所思:科技时代的功能实现与技术转向”“忽如寄:装饰艺术还是‘纯艺术’的工艺”“道无因:手工艺的当代重构”的叙事结构与议题,展示了中国手工艺多元发展现状。展览涉及多种传统工艺门类,如竹编、石雕、缂丝、木雕、刺绣等,以及高校已见开设的手工艺术专业如陶瓷、漆艺、玻璃、金工等,还有西藏地区的藏毯、唐卡、雕版等。策展人提名的参展艺术家既有工艺美术大师,也有90后年轻艺术家,均聚焦于对技术、材料语言以及创作思想之上,相比首届偏重对作品类型的分析,本次展览更留心对艺术家个人的关注,展示他们对技艺和材料的精神性把握。

  14日举行的座谈会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副馆长、民艺博物馆执行馆长连冕主持,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馆总馆长、展览总策展杭间介绍总体理念以及做最后总结,三个板块的策展人分别为吴光荣、金晓依、王克震,参会的艺术家代表有崔凯杰、方成哲、周桂新、范炜焱、吴昊、高俊杰、陆斌、时翀、陈文才等。

  总策展人杭间教授提出:“我们从‘民生’角度,讨论当代手工艺的价值观,并试图建立手工艺‘结构’体系”。他在展览前言上写道:“‘承接’是我们对中国当代手工艺术发展的总体判断,三重之‘三’,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式的‘多’,并非一定是三条道路。另外,除了多,其实还包含着一种预言式的情绪——对由于科技快速发展手工艺术总有一天将会彻底‘变化’的忧愁……于是,第二届‘三重阶’我们也从选择‘人’(艺术家)重新开始,我们不是选择适合意图的作品,而是追寻人在技艺和材料上的精神世界。”

  遗所思:科技时代的功能实现与技术转向

  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光荣认为,当下科技能够为手艺锦上添花,但如果大家都去强调科技,认为它有一天也能够取代手工艺,显然是不合理的。如今生活方式的变化与新科技的发展,导致了传统手工艺产生了一些功能与形态的改变,但注重功能的核心并没有太大变化。所有当下手工艺的保存和延续,是值得关注和讨论的。

  从事家具设计制造的吴腾飞认为,功能是文化设计的前提,功能也是工艺价值所在,手工艺人要具备时代性思维,让作品从传统走向现代。

  “数字化技术重新定义传统工艺协作方式,让年轻人参与从事数字化的竹编,更容易成为商品。”从事竹编制作的崔凯杰表示,竹器不能脱离实用,将竹篾制作过程拆解成一个个能够快速上手的标准化环节,向贫困山区的村民普及,能为村民创收,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从事越窑瓷器研究的方成哲认为,功能可能会被科技替代,而审美则将会成为更加重要的方向。当代陶艺起源于西方,当下来说跟传统陶瓷的关系并不大,弄清楚陶瓷传统中的文化脉络,才能对中国的陶瓷工艺未来发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忽如寄:装饰艺术还是‘纯艺术’的工艺

  手工艺是装饰艺术还是“纯艺术”,这是一个难以定论的问题。由于功能在工艺世界中的价值隐退,手工艺创作通过审美与表达,获得了一种新的主体性,逐渐走向艺术化。

  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副馆长金晓依表示,走向艺术化是手工艺发展的明显趋势,手工艺的艺术化也是一种装饰艺术,手工艺术家们不仅尝试在作品中创造新的形式语言,表现对材料的把握,对技艺的敬畏和尊重,更尝试传递一些传统手艺中不常见的思想观念和审美体验,表达一些新的意味。传统的工艺和材料在艺术家们的手中成为了兼具当代性和实验性的艺术媒介,让大众从另外一个维度去领略造物的多样可能性。

  曾在爱马仕工作的范炜焱分析了缂丝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他认为传统工艺的现代性发展在于,其传统工艺形态能否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借力工业化力量,把缂丝合理融入现代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体系,构建独具高附加值的本土品牌,或许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从法国归来的高俊杰则认为,在批量制造产品时,需要用现代技术保证精确可控;而在艺术创作中,则带有更多艺术性的自由发挥。当代手工艺应当做一种材料技术来看,随着自己对这些材料的掌控深度来调整自己的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他正在探索一种以自然的太湖石形态为模板,融入玻璃材料进行的吹制,以视觉经验去描绘玻璃的意象本体。

  道无因:手工艺的当代重构

  当代手工艺在当代艺术和设计的边界中游离,在当代社会的特殊语境下去看待手工艺,显得尤其重要。相较传统意义上的手工艺注重于材料和工艺的稀缺和精美,当代手工艺将引导我们到“对全部物品所表现的个人和社会价值的更深理解上”。

  策展人王克震认为,手工艺的艺术定位和美学范畴都处于重构的进程中,他提出“手工艺是有意识的劳作和无意识的创造”。在展览的这个版块,观众可以看到许多更具有重构意味的材料、形式与表达。

  从事大漆艺术创作的孙文佳认为,“笔墨当随时代”,任何手工艺发展也应随时代发展,只有嵌入了当下生活,才能发挥出工艺的审美价值、当代价值。

  时翀从首饰工艺谈起说道,“当代性”是关于时间且超出时间的一个概念,关于时间指向当下,超出时间的部分与手工艺、艺术、设计和其他领域的共同发展阶段相关,他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能够一直伴随创作过程的思想状态,如从首饰的学习出发,延伸至对手工艺媒介的思考,“我们对‘当代艺术’的看法便是,挑有用的拿。”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