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北京东城“两区”建设加速跑 前七月新设外资企业 21家

2022-09-20 17:01:30大公网 作者:李锐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记者今日从北京市东城区获悉,“两区”建设推进以来,东城区积极推进外资集聚,今年1至7月,新设外资企业21家,实际利用外资3.78亿美元。

  在“两区”建设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领域专场新闻发布会9月20日在京召开。东城区副区长赵海东表示,两年间,“两区”建设为东城区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赋能助力,东城区开启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新篇章。东城区坚持创新驱动、外向融合,产业开放取得新成效。

  “两区”建设文化旅游和数字经济领域专场新闻发布会 李锐摄

  全面建设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 聚力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

  据介绍,东城区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文菁”文化+产业基金,成立文化投资联盟,吸引示范区文创专营支行落户,增加文化产业金融供给。创新建设文化信贷对接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搭建汇集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风险分担、资产处置等为一体的文化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引入北京“文创板”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投融资和增值服务。

  此外,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北京第一个外资试点基金QFLP落地东城。“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取得实质进展,外资金融加速集聚。金宝大厦和中粮置地已成为聚集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贷集团等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的重点楼宇。法国东方汇理两家驻京企业锋裕汇理投资咨询公司、锋裕汇理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于今年7月落户东城。在促进医疗领域方面提质升级。推动北京市首家互联网医院——北京协和互联网医院设立。加快建设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基地。北京同仁堂集团已在境外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50家分支机构。推动同仁堂注册成立互联网医院,链接同仁堂国内外948家门店。

  多元发展 园区开放活跃度得到有力提升

  “两区”重点园区隆福寺园区产业融合度、文化引领度、开放活跃度得到有力提升。示范产业链加速形成。深化文化金融产业链建设,北京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华夏银行总行金融信息中心、木木美术馆等文化金融企业落户园区。强化文化艺术消费产业链建设,引进旖飞影院、阿里文娱旗下大麦沉浸式剧场等新品牌。抢抓数字化机遇,推进“数字隆福寺”建设,打造智慧园区。

  东城全力打造国际消费的示范窗口、国际交往和扩大开放的服务窗口。首店经济持续繁荣。“两区”建设两周年以来,王府井成功引入首店、旗舰店共81家。王府中环新消费品牌孵化基地,引进孵化品牌12家。商圈更新步伐加速。东安市场由传统百货转型升级为“国内首家买手制百货”,引入涵盖时尚品质生活类共十大板块600余个国际一线奢侈品牌、独立设计师品牌和高街潮牌。

  “两区”政策均已落地 政策红利叠加生效

  两年来,东城区加快“两区”政策落地,支持隆福寺地区打造高质量的艺术品服务平台、落户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支行等东城区先行先试“两区”政策均已落地,政策红利叠加生效,发展动能直达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北京首个文化产业园区“放管服”改革场景成功落地东城。此外,在全市率先探索工作居住证办理新模式,全市首个“智税微厅”落地东城。

  “两区”建设推进以来,东城区推行全周期智慧管理,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两年来,东城区累计入库项目273个,其中外资项目44个,占比16.1%,已落地项目190个,累计实现项目资金613.3亿元人民币。隆福文化街区修缮更新、蘑菇车联、国网英大东西帮扶基金、北京新电壹号股权投资基金、中诚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增资、五矿建设投资管理公司增资等重点示范项目成功落地。

  2021年1-12月,东城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1家,同比增长17.3%;实现实际利用外资6.36亿美元,同比增长5.8%。今年1-7月,新设外资企业 21家,实际利用外资3.78亿美元。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6 家。

  赵海东表示,下一步东城区将抢抓“两区”建设机遇,统筹产业开放和园区开放,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强化制度创新和要素支撑,切实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东城区亮点纷呈的开放格局,为首都开放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晚凝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