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景德镇陶瓷大学元青花博物馆本月开馆 馆藏由校友捐赠

2022-10-08 20:35:58大公网 作者:黄慧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8日,景德镇陶瓷大学元青花博物馆开馆暨“求古归元”元青花国际研讨会新闻发布会举行。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海波,景德镇陶瓷大学1978级校友、佛山校友会会长、归然书院院长鲍杰军介绍“元青花”博物馆开馆暨“求古归元”元青花国际研讨会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发布会由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胡银娇主持。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吕品昌。黄慧摄

  24日,景德镇陶瓷大学元青花博物馆将正式开馆。该馆将展出300余件元青花修复器及瓷片,这些元青花修复器以及瓷片代表的器型多样,有大盘、碗、碟、罐、梅瓶、玉壶春瓶和高足杯等,而且品质极高,不亚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机构的收藏品。此外,6件带铭文的瓷片较为少见,其中一件瓷片带年号“至正甲申”,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所藏元青花龙纹瓶上的“至正”年号一致,这无疑又是一件重要的“至正”元青花标准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此次,鲍杰军将收集的包括元青花瓷标本在内的近千件景德镇古陶瓷标本捐赠给了学校教育基金会,希望通过母校继续发挥这批元青花标本的教学与研究价值,也为学校博物馆建设和元青花领域的教学研究贡献力量。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王海波。汪永祥摄

  景德镇陶瓷大学高度重视,专门组成标本接收工作小组,在学校博物馆精心规划规划了1000平方米的展馆,并请了一流的学科和设计团队打造元青花馆,用于研究和永久展示这些珍贵的陶瓷标本。元青花博物馆的建成,不仅有利于师生更加完整地感受元青花的历史发展脉络,更有利于学校更好地开展元青花领域的考古、工艺、装饰、修复等多元化研究,填补了我国高校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一项空白,展示了中华陶瓷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创新精神,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展出的元青花完整件,都是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的专业老师和研究生、博士生一起对鲍杰军先生捐赠的瓷片修复而成,前后历时长达半年,修复后达到了很好的展陈效果。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胡银娇。汪永祥摄

  同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古陶瓷研究中心为主的研究机构将对这些元青花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综合数据库,并对全球进行开放共享,这必将推动元青花研究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景德镇陶瓷大学在元青花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此外,为充分展示和交流元代陶瓷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景德镇陶瓷大学主办“求古归元”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北京大学秦大树教授、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江建新研究员、英国杜伦大学德里克·康耐特(Derek Kennet)博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与业界同仁进行报告和交流讨论。

景德镇陶瓷大学1978级校友鲍杰军。黄慧摄

  据悉,元青花的创烧是景德镇千年制瓷史上的一大重要里程碑。成熟的青花瓷器始烧于公元十四世纪的元代景德镇,元青花的创烧极大地丰富了陶瓷装饰,使中国陶瓷进入了以彩绘瓷为主流的新阶段。随着元青花烧制的不断成熟,元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也发生了划时代的进步,由单一的瓷石到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减少了瓷器的变形率,增强了瓷器的硬度,提高了白度和透明度。元青花在中国制瓷业的生产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一直受到古陶瓷研究学者的关注,但元青花烧制时间短,文献记载和传世品稀少,于是传世或出土的元青花瓷片就成了元青花研究的重要载体。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