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腾讯科学WE大会十周年 技术领军人揭秘问天探海“大国重器”

2022-11-07 11:49:34大公网 作者:胡永爱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1月6日,2022腾讯科学WE大会十周年活动举行。“人造太阳”项目负责人李建刚院士、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院士、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等铸就“大国重器”的技术带头人,在WE大会舞台上向公众分享了中国在核电技术、宇宙溯源、空海探测领域的技术自主攻坚之路及前沿突破。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院士

  在本届大会上,等离子体物理学家李建刚院士介绍了“人造太阳”的发展情况和下一步计划。我国自主研制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拥有类似太阳的核聚变反应机制,是全球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承载着实现“终极能源”梦想的科学任务。去年,EAST两次刷新世界记录,实现了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7000万摄氏度1056秒的离子体运行,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参数磁约束聚变研究领域继续引领国际前沿。“下一步,EAST计划实现亿度上千秒,甚至不限时地运行,为未来发电奠定扎实基础。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也在建设中,将携手国际点亮第一盏‘聚变之灯’。”

  “中国空间站工程是体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协同攻关的典型领域。”杨宏院士介绍说,中国空间站坚持系统谋划,独立自主一体化设计空间站三舱,使多舱段、多航天器的系统可整合重构,形成了中国特色空间站方案。这大幅提升空间站整体运行的可靠性,也为后续扩展打下基础。杨宏表示,在应用与发展阶段,我国空间站将打造成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为全球创造开展多领域空间科学实验的良好条件,为人类科技、科学进步做出贡献。

“人造太阳”项目负责人李建刚院士演讲

  2020年11月,“奋斗者”号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下中国载人深潜10909米新纪录,这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奋斗者’号已进行了21次万米级下潜任务,带领27位中国科学家探索过万米海底” 。“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现场介绍,中国已成为全球万米载人深潜次数和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载人深潜自2002年起步,历经“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及系列无人潜水艇,已经初步建立全海深潜水器谱系。叶聪表示,“后续,我们将推动这系列载人潜水协同作业,在更复杂的探测任务中发挥更大优势,以发掘更多探测成果。”

  过去十年,中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成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特别是众多世界瞩目的重大工程,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空间站、中国天眼、“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等各领域的大国重器,不断擦亮“中国科创名片”。腾讯科学WE大会从2013年开始,每年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面向公众分享最具突破性的科学发现和前沿思想,助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