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王天抒:追求忘我的摄影状态

2022-11-30 19:14:20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022年初,王天抒的摄影集《人间不失》出版了。

  这是继《方寸烟火》之后,王天抒出版的第二本书,据悉第三本明年出版,值得关注的是,他这三本书都是由享有良好专业口碑的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王天抒的名利心比较淡,也不刻意营造艺术人设,连《方寸烟火》的出版引起连番好评,都未触发他的太大欢喜,反而不满意于当下的自己。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他出身文学家庭,对于艺术家也司空见惯了,他用镜头创作,算是家族的补白罢了,正是这种禅定,成就了王天抒另一种格局。

  我曾为《方寸烟火》写了一篇稿子,如今《人间不失》问世,很多人写文章加以评论,不乏真知灼见。我一向不喜欢扎堆,进入8月立秋之后,把《方寸烟火》和《人间不失》对照着看,竟有了心得,就接着写第二篇稿子,从我的角度,解读王天抒。

  冷峻的色调泛起温情

  从《方寸烟火》到《人间不失》,我认真读其中每一张图片,因为是多年至交,读王天抒的书时就有先入为主的情感期许。我的书房北窗光线很好,很适合观看王天抒的这些低沉中透出温暖的照片。一直看到那种没有感觉的感觉,大脑一片空灵。因为王天抒的作品,冷峻的色调泛起温情,透骨透心,想笑笑不出声来,想哭却流不出眼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原本不被大众抑或小众当回事,有了王天抒的关注,人间确实没有失去本真。我很欣赏王天抒的平民情结,展现在《方寸烟火》《人间不失》里边的种种小人物图片以外的故事,通过王天抒的镜头定格、浓缩,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颤。

  《人间不失》陆续获得业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

  影像批评家海杰这样评价:王天抒的镜头里,城市有温度,有独特叙事,个体之间的关系妥帖编排、演绎,驾驭自如。不具备独特视角和镜头习性的人,是捕捉不到这个层面的。

  著名诗人、诗论家李犁将王天抒的摄影作品视为对当代艺术的一种奉献和拨乱反正,更是对人类灵魂的一种建设。“他只是听从内心招呼踏踏实实拍好每一张照片,以真心为原则,以用心为技术,不故弄玄虚,不卖弄技艺,让每个镜头都源于真,抵达真,绽放真。”

  文化批评家苏阳认为,王天抒的两部摄影作品是在东北文艺复兴的热潮中的新拼图,具有黑色幽默意味的荒诞现实主义意义。“一个真正的摄影家,不应过分地依赖于技术,过分地追求所谓的视觉效果,而是用笨功夫,直面生活。”

  城市是多极的,生活是多元的,人们习惯于仰视重大事件、重量级人物。而很少真正观察身边的普通,或者说视而不见,或者说懒得搭理。王天抒把镜头聚焦街头,捕捉瞬间即逝的精彩,朴实无华到了极致,就是一种绚烂,便成了一种力量。

  摄影家要敢为苍生立言

  王天抒生就一副悲悯心肠,想要保护柔弱的灵魂,走在街上,一面拍照,一面感受人世风情,有辛酸,有惊喜,也有震撼:菜市场里,一个水果摊前终日劳作、美得令人悦目的女子,当她生完孩子以后,一头秀发悉数变白,满脸写着憔悴,好像还没细细品味光彩的青春年华,就“穿越”到迟暮;一双水汪汪大眼睛、表情超萌的四五岁小姑娘,常年随母亲收购废品,坐在三轮车上四处游荡,花衣服、棒棒糖是她的标配。有段时间,她的鼻子磕坏了,出现了一片血痕,于是更换了“表情包”;每天傍晚来到一座大厦台阶上撸狗的光头老人,他热吻小狗屁股的一幕曾被王天抒捕捉到。当时满脸懵的小狗使劲向后扭着头,不知道怎么回事,对比之下,人的爱更多一些;公园里,身穿艳丽秧歌服,头戴五彩头饰,手持彩绸扇,精神饱满,热情奔放的大妈钻进带棚的三轮车里让同伴拍美照,却不料车子失去平衡,上演了一次大型翻车现场……

  “置身那种情境,我从不孤独。每时每刻需要过滤大量繁杂的信息,通过观察形形色色的人物及事件,实现与自己内心对话,叙述那种微妙而复杂的感觉。”

  这些,在《方寸烟火》《人间不失》里表现的淋漓极致。

  我主攻中国文史,读书面很窄,又是做法制新闻的,静下心读一本书的时候不多,因而对中外作家作品知之甚少。以至于对《人间不失》何以用这个名字颇为不解。后来得知这是受了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中篇小说《人间失格》启发,我才知道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及其作品,也没有淘来读读。单就王天抒的方寸烟火式的表达,人间不失式的追问,探究一位摄影家的内心。

  《人间失格》主角叶藏生性怯懦敏感,对人类生活充满恐惧与不安,再加上世道的混乱、人情的炎凉,以及家人之间的虚伪和欺骗、校园生活的无聊与无趣、社会现实的冷酷残忍,这一切都使他痛感成为了人世间的“异类”,失去了为人的资格。而王天抒在《人间不失》中的所有表达,带着摄影家特有的温度,记录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没有丝毫绝望的意绪,也不是刻意保存那份本真,是另一种意义的“不失”。

  “在我取景的那一刻没有强弱之分,更无高低贵贱。吸引我的是有血有肉的人间烟火,以及充满野性的生命力乃至有趣的灵魂,他们以喜剧的姿态面对平淡的生活乃至无奈的命运,人性至深处,真实又荒诞。”这些小人物的命运,成为《方寸烟火》《人间不失》的主题。

  王天抒的职业是文字编辑、记者。王天抒选择他们为拍摄对象,是悲悯,是责任,更是使命。什么叫为苍生立言?我认为王天抒实实在在践行一位媒体人的情怀。

  沉甸甸的社会记录

  我编辑辽宁法治报《辽水副刊》时,选用王天抒八九张图片,他于街拍中偶尔会拍到警察,而我需要他拍摄的这些警察图片。我选用的图片也被收进《人间不失》两张,一张是“孙悟空”和交通警察搭讪,一张是一个骑自行车的女子朝交通警察点赞。可能是我采用王天抒图片太多,总编辑、副总编辑发了无明之火,无言声讨,委婉地劝我换一种风格的摄影或者采用书画作品,我的一根筋才扭过劲来。只能说,他的摄影风格与传统意识形态下的艺术标准不太一致,更不能满足那种好大喜功的需求。别人拍的是人,王天抒拍的是人生。

  街头拍摄的不确定性,令王天抒痴迷。他说,那位孙悟空特立独行,出没在大街小巷,追着拍摄费不少心思。“手持金箍棒、脚踏轮滑鞋的‘孙悟空’,一天一场‘马拉松’,从机动车道滑到非机动车道,由闹市滑到陋巷,炫酷惹眼拒绝低调,休息时会坐在一隅抽烟、吃雪糕,回到家门口时会喊一名眯着眼、笑嘻嘻的老大爷开门禁。尽管我骑车追踪无数次,可他身上的谜团至今无解。”

  那位孙大圣,我在沈阳故宫门口也看见过,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整那副行头招摇过市,其心理状态肯定异于常人。恰好被王天抒屡次撞见,拍摄不少好玩的图片。在王天抒看来,那恰是一种“人间不失”。

  流浪汉是城市的伴生物,这些人沦落天涯原因很多,偏离生活轨道,抛弃家庭,也有可能被亲情遗弃,躲在高楼广厦的屋檐下讨生活,构成城市的光怪陆离。王天抒很早就关注这类人群,走进他们,拍摄他们。

  “日复一日喝酒的两个流浪汉,看上去了无牵挂,精神上享受着无限的自在和快活,曾令我一度对‘江湖’有些向往。”

  流浪汉露宿的地方离王天抒家不远。最初,王天抒没打扰他们,要观看并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必须暗中观察,保持距离。流浪汉的露宿点成了王天抒每天必到的打卡地,时间长了就发现流浪汉的酸甜苦辣像一幕幕精神戏剧:有时他们会改善条件,添置床垫和沙发,可没用几天就因占道被清得一无所有;有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们地紧挨在一起蹲在对面楼的楼角下,笑看被浇的路人;有时突然来几个便衣,拷走了混迹在他们酒局上的陌生人,只剩下瞠目结舌的讨论;有时其中一流浪汉病倒了,另一个会很无奈又体贴入微地照顾;有时他们会为一点小事而争吵,但又瞬间和好;夕阳将落,他们会和途经于此的一名高高坐在废品收购车上的小女孩互相挥手致意,那是他们每一天中比喝酒还兴奋的时刻……酒和流浪汉形影不离,后来王天抒也拿着啤酒凑过去与流浪汉们小酌,和他们混的相当熟,几乎到了无话不说的程度。却因为新冠疫情防控、创建卫生城市,城管把他们清理了,不知道流浪到什么地方去了。只留下一张张图片成为念想。

  “他们看似窘迫、尴尬,其实他们在用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视为游戏,笑看人生,没有任何事物束缚住他们,我很羡慕那种无拘无束的自在,然而,到了大年三十那天,在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吃年夜饭最具有仪式感的时刻,我看见那两人抱在一起痛哭。”

  因此,印刷在《方寸烟火》《人间不失》里面的图片,都是社会生活的写照,没有半点虚伪、做作,这和偷拍有本质上的不同。偷拍,有偷窥、猎奇的成分,王天抒的街头摄影表现小人物族群的原生态,是历史,是人文,是生命。它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横切面,纯粹的画面,没有文字说明,甚至没有标题,留给我们的,是沉甸甸的社会记录。

  追求忘我摄影的状态

  “我享受于无我的、忘我的拍摄状态。”王天抒说,他以衣衫褴褛的形象一头扎进人群之中,将情感注入城市鲜活的脉搏里。只要遇见有吸引力的题材,会奋不顾身,与无数个瞬间抢时间差,同时保持绝对的冷静,将无数个可能进行排列组合,定格为一幅想要表达的视觉语言。有时,为了拍一张照片常常要追很远的路,直到几块电池用完了,体力消耗殆尽,才能平复内心的炽热。

  为了维系热度,保持创作活力,王天抒会更换不同的区域、遇见不同的人群、感受不同的气息,走路拍、骑车拍、坐公交拍、乘地铁拍。他把拍出好照片的地点视为吉祥之地,每逢路过,便有一种温暖的慰借。

  除了要有高度集中、敏锐的注意力和预判,还要靠一些天赐的缘分和运气。斑马线上,载着三人的摩托车左拐时,前轮压住了一个老年男子的左脚,四个人的视点全部聚集在车轮与脚的“接吻”之处。这出乎意料、倏然而至的充满戏剧张力的一幕竟然被王天抒不由自主、莫名其妙地提前锁定,瞬息间只需按下快门,是谓“天成”。

  甚至要加上意念力。所谓“意念”,就是因无法摆拍而对拍摄目标作出合乎拍摄角度的想象力。地铁里,年轻女子的体恤衫和相邻看手机男子的手机壳上都是米老鼠图案,但后者的眼睛被手指挡住了,这时,王天抒就在心里急切指挥:手指赶快挪一点,再挪一点!当男子滑屏动作的瞬间,小米老鼠“扒开”指缝,两只米老鼠完成了一次生动的相遇。

  有时候王天抒也像流浪汉一样,在街头游荡,寻找、发现心里预期的场景,把它们变成一帧帧图片。拍摄累了,就突发奇想,那些被拍摄对象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走进镜头的,他们究竟是什么感觉?于是王天抒就找个地方躺下,任明丽的阳光洒满全身,浑身暖融融的,轻松睡上一觉。自己也会不知不觉中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来一场角色互换的拍摄之旅。

  “街拍的过程里,我仿佛在一座‘人生博物馆’里面纵览人生,分辨对错、善恶、美丑,发掘了其中的本质,心智得到了净化和升华。通过定格那些闪耀的瞬间,收获到诸多幸运,也克服了许多挑战,接近‘通往自由摄影师之路’的理想。”

  去年冬天,是《方寸烟火》出版之后,《人间不失》排版之前,王天抒的摄影作品在有沈阳文化地标之称的歌德书店展出,我和吴强、张颖去看展览。书店里很静,大幅图片悬挂壁间,无声地讲述王天抒拍摄的市井故事。

  我们不敢大声喧哗,打破书店主人营造的静谧肯定有辱斯文,就到一家馆子喝酒聊天,谈看图片的感觉。吴强是大记者,心理咨询专家,他看问题往往从社会心理切入,做深度剖析。张颖是做深度报道的记者,一向以新锐、犀利著称。他俩的观点空前一致,赞成王天抒把街拍摄影做到极致。我说不出什么有观点的东西,职业使然,我总是从犯罪心理学方面观察事物,尽管我没通读过几本这领域的名著。我觉得王天抒厚积薄发,出版两三本类似的摄影集,势必转换一下拍摄方式,去发现新的发现,避免审美疲劳。

  不断追求突破自我

  王天抒坦言,喜欢摄影二十年了,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专注创作是《方寸烟火》出版之后才开始的。

  《方寸烟火》问世,王天抒引起辽宁省摄影界的关注,橄榄枝接二连三。等《人间不失》亮相,王天抒令出版界、摄影界及大众读者再度惊讶。2022年6月,《人间不失》入选“美联体”重要奖项的“金牛杯”一季度美术好书榜。2022年8月,《方寸烟火》阿拉伯语版在中东地区出版,被刚刚落成的中东和北非地区最大图书馆——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图书馆馆藏。同时,《人间不失》中文原版也得到该馆馆藏邀约。沙特阿拉伯出版商表示,无论是阿拉伯语版还是中文版,能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图书馆馆藏都是很特别的一件事,毕竟摄影集很少被当地图书馆收藏,在他们国度的认知中,觉得这类出版物千篇一律,而《方寸烟火》和《人间不失》完全是一个真正爱好摄影、热爱生活的人拍出来的,有自己的面目,值得收藏。

  “在我的首部摄影集《方寸烟火》里面,有很多入选作品都来自不懂摄影的初期,那时候,只是凭着感觉去拍。想钻研摄影技术,订阅了专业的摄影报刊,但从那以后,我的摄影愈发中规中矩,很难再找回当初的感觉了。因为跟很多人拍的都不一样,以为自己拍得不入流,甚至想放弃。后来责编在编辑这些作品时评价说‘你的片子有电影感,起伏流动,像宽荧幕影片一帧帧放映。就按自己的方式拍吧,这种全天然野生的感觉特别好。’我才有了自信,找到了方向。”

  但谁也没想到《方寸烟火》版权能输出到海外,而且还是外方主动选择出海外版的。

  说实话,王天抒此前没怎么在摄影上下功夫,充其量在售图网卖点照片,帮朋友忙拍婚礼、会议、肖像照、婚纱照,也没拍出什么自信来,更多时间是周旋于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成功出售《方寸烟火》国际版权,王天抒深受鼓舞,想尝试探测并挑战一下自己未知的潜力。便沉下心来集中于摄影创作,严寒酷暑,风雨无阻。这样的尝试让他一发不可收拾,先是拍摄完成了《人间不失》,又完成了《无量悲欢》(暂命名),目前已经纳入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计划。

  这种拍摄量难以想象,拍摄时的紧张程度同样难以想象。王天抒实在太累了,不愿被习惯性思维控制,卖掉相机,强制自己休息。我能体会到他说的累,那是创作的累,因为要拍出直面生活、生命力量感极强的画面,必须像外科手术一般精准剖刻人性,拍摄时需要时刻在隐蔽中“狩猎”,在瞬息万变的情境中做出电光火石之间的判断,神经总是处于绷紧状态,时而亢奋,时而不安。

  按下拍照暂停键,没了一鼓作气的兴奋劲儿支撑,王天抒才真正知道此前气血透支得有多厉害,连用鼠标操作“复制”“粘贴”的心力都没有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要靠睡觉来恢复能量。他想放松身心,结果导致无形的孤独,对于拍照以外的事情感到百无聊赖,无所适从。他不停地反思自己,近几年痴缠街拍行为是不是太过偏执?倾尽全力去呈现的市井静态图像,究竟有多大的社会价值?他不断自我否定,继而对自己的思维和身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迷茫与困惑之际,责编告诉天抒:“纯野生的拍摄方式会到达一种瓶颈状态。再往前走必须开拓思路,从内心来自我突破,离开创作的舒适区。同时突破也是逐渐成长的过程,以一种‘业余的’心态去慢慢积累更好,不能着急。”王天抒逐渐放下太过投入带来的偏执,以更放松的心态对看待拍摄与生活的关系。

  年初的时候,歌德书店向王天抒发出邀约,请他与读者见面,做首期“真人图书馆”分享会,因为疫情原因多次延期。这种“曝光”让他多少有些打怵,因为常年街拍,早已习惯了隐没于市井的状态。可书店认为,作为离大众很近,离读者很近,离生活很近的摄影家,有必要和读者真诚交流。其实,相对于推广自己,王天抒还是更喜欢用照片说话。

  照相,可以玩儿,摄影,绝对可以说是小众的、奢侈的专业。过去,业内对摄影奢侈的定义是器材的价值和从业者的技艺,现在对奢侈的定义应该是执着的信念、恒久的热爱、为苍生立言的胸怀。这一点,王天抒做到了。

  《人间不失》摄影集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书号:978-7-5514-3556-7

  开本:16开

  印张:22.75

  定价:258元

  《人间不失》拍摄于2020年全年的沈阳城。这些作品生动、鲜活、有趣,刷亮了我们的眼球和思维,让我们忍不住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完善和续写那些照片没有完成的故事。那些苦中作乐的、坚韧不屈的,甚至把痛苦化成一个个幽默动作的镜头,让人在惊诧的同时不由会心一笑,在心酸中又尝出一丝惊喜。也许那正是敷在冷酷生活上的一层亮色,是眼下生活和艺术都缺乏的温暖,是让人看透了生活还依然爱着它的理由和动力。

  摄影师抓取事物典型、特殊、鲜活的瞬间,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和一些不变的东西。他的每张照片、每个细节因此涂抹上了一种深情和共情,支撑起了作品的伦理,构成了艺术的重量。照片中体现出的真情、疼痛、深爱、趣味乃至无奈,仿佛有一种冲破束缚的野蛮生长之力,既体现了对当代艺术的某种拨乱反正,也是对我们内心的一种抚慰。

  图书策划:郑幼幼

  “《人间不失》的书名化自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发表于1948年的一部半自传体的中篇小说《人间失格》。在疫情第三年的2022年出版这本摄影集,有特殊的意义: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在各种艰难中我们仍要努力'不失'地活着。”

  王天抒,自由摄影师、文字编辑.2020 年出版的首部摄影集《方寸烟火》获沙特阿拉伯 ADAB 出版社之邀在 22 个阿拉伯国家/地区出版发行。2022 年出版摄影集《人间不失》。

  杨清林,1984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做过教师,从事新闻工作26年。写作熟练工种,发表、出版新闻稿件、文学作品、艺术评论等,专业找乐儿。现定居沈阳。

  王天抒作品正在【沈阳市歌德书店】展出

  至书店可观看更多摄影作品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