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文脉庚续 惊鸿再现——清宫天禄琳琅 题《宋板班马字类》

2023-02-06 19:52:36大公网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十竹斋北京2022秋季拍卖会定于2023年2月19日-2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拉开帷幕。全部专场作品将于2月19日-20日现场预展,2月21日10:00起陆续举槌。

  本季秋拍仍然延续十竹斋四百年文脉,走特色精尖路线,以“十竹名斋”品牌专场领衔“中国书画”、“古董佛像”、“古籍善本”、“沈曾植遗墨”及“新竹-现当代艺术”等多个专场单元,精心遴选千余件拍品,汇聚于4册书,流光溢彩,蔚然足观,力求以独创形式呈现一场古今结合、荟萃中西的文化艺术盛宴。愿2022秋拍,能与您协同并肩,畅叙茂林修竹之畔,推艺史微澜。

  清乾隆为彰显国之正统,打造皇家?化?业,不惜举全国之力,收尽天下珍稀典籍营造“天禄琳琅”

  “天禄琳琅”原有429部,毁于嘉庆初年乾清宫大火,嘉庆帝下旨命大学士彭元瑞再征古籍重建“天禄琳琅”

  《天禄琳琅书目续编》着录有五部宋版《班马字类》。三部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一部藏于北京西城区图书馆,一部即这套百年后重现人间的——清宫天禄琳琅 题《宋板班马字类》叶盛本,其为五部之首,也是唯一一套,历代传承有序之珍本。南宋大文学家洪迈为《班马字类》写序赞,今之为文者,必祖班马,?天下班?,又以此部《班?字类》为尊。

  清宫天禄琳琅 题《宋板班马字类》

  线装 1 函5 册 楮皮纸

  28.8 X 18.8cm

  钤印: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八征耄念之宝

  太上皇帝之宝

  乾隆御览之宝

  天禄继鉴

  天禄琳琅

  | 十竹斋北京2022秋拍-LOT 1249|

  此套清宫天禄琳琅 题《宋板班马字类》一函五册。其薄如蝉翼的楮皮纸,再现南宋刻工高超技法。每册前后副页钤乾隆皇帝御用“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又钤“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天禄琳琅”诸玺。

  是书由宋娄机撰成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经明早期江南藏书家之首、吏部左侍郎叶盛,明末清初藏书家季振宜、清康熙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文坛领袖朱彝尊递藏,乾隆年间,季氏藏书大部分由昆山徐乾学传是楼转入清宫内府。

  中国拍卖市场三十年,仅见天禄琳琅秘宝三十余种,且大部为残缺本。此套清宫天禄琳琅 题《宋板班马字类》虽历经数百年风雨,却依旧保存大清乾隆朝的宫装旧貌与威严,石青色绢制书衣,黄绫题签《宋板班马字类》,钤有乾隆“大三玺”已足显珍贵,尤值一提的是清宫昭仁殿用染黄高丽纸正楷书“宋板班马字类全函”挂签也完美保存,实乃当前存世天禄琳琅旧藏中品相最完美的珍本,由此甚称天下第一《班马字类》。

  ————————————————————

  天禄遗珍——清宫旧藏《班马字类》

  ——清华大学图书馆·刘蔷

  一、清宫旧藏

  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为统驭万民、永其国祚,将记载圣贤遗训和先民经验的典籍视同思想统治工具,将藏书、编书活动作为稽古右文的文治之道,在政权趋于稳固、国家安定的情况下,往往有搜集遗书和编纂目录之举。从汉代到清代,藏书代代相沿,未曾中断。清朝入主中原后,接收明代皇宫中遗存的图书旧籍,康熙、乾隆二帝又多次下诏广征天下遗书,使得“海内藏书,咸集秘府”,其收藏之富,超越以前各朝,是中国封建时代宫廷藏书的高峰时期。乾隆九年(1744),皇家藏书愈发丰富,规模可观,高宗遂谕令内廷翰林检阅内府善本,择其宋、元、明之精善者别于昭仁殿设架庋藏,御笔亲题匾额,命名为“天禄琳琅”,建立起一批清代最负盛名的宫廷善本藏书。

乾隆帝晚年像

  “天禄”取汉代宫中藏书天禄阁之故事,“琳琅”寓意内府藏书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昭仁殿位于乾清宫东侧,是一座面阔三间、有独立院落的建筑。这里曾是康熙皇帝的寝宫,乾隆帝称“皇祖在御时,常寝兴于此,予不敢居,因以贮天禄琳琅诸善本”,以此怀念先祖,继承遗志,期冀新德澡身。不仅如此,昭仁殿南向正对着皇子皇孙读书之所——上书房,皇子们的诵读声每达于此,乾隆帝在此御览图籍,也体现出效仿汉代建天禄阁以储人才的用心。自此直到清末,昭仁殿便成为清宫的善本书库,所藏皆一流善本,嫏嬛秘籍,缥缃精品,是皇家藏书之精华所在。

  乾隆四十年(1775),昭仁殿珍籍益富,于敏中、彭元瑞、王杰等十位大臣奉敕为昭仁殿藏书编纂书目,成《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前编)十卷,共收书429部,并收入正在编纂中的《四库全书》史部目录类。嘉庆二年(1797)十月二十一日黄昏,乾清宫大火,殃及昭仁、弘德两座配殿,前编书尽毁。此时已是太上皇的乾隆帝谕旨重建宫殿,再辑宫中珍藏,恢复“天禄琳琅”旧观,并令参加过前编书目编纂的大学士彭元瑞领衔,编纂《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选书、编目仅用7个月时间完成,编成二十卷书目,著录图书664部。

  清朝御府典藏既丰,为“敬谨什袭,以示子孙”,也为“俾后人披籍而知其所在”,在将宫廷典藏汇编成目的同时,加钤宫中鉴赏宝玺,施以清宫特制装帧,亦成定式。“天禄琳琅”藏书有两个明显的外部特征,以别于其他内府藏书。一是玺印钤盖划一。前编书虽已不存,据《天禄琳琅书目》凡例及其他实物考证,知是每册首末叶俱钤“乾隆御览之宝”和“天禄琳琅”二玺,“乾隆御览之宝”为阔边朱文大方印,“天禄琳琅”与后编著录书上同为一方,为长宽仅1.6厘米的朱文小方印。后编书用印定制,虽在《书目》中没有明确说明,但从现存各书来看,每册皆钤六玺,坊间俗称“乾隆五玺”或“乾隆六玺”:前后副叶从上至下,视开本大小,依次钤有“五福五代堂宝”(或“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或“八征耄念”)、“太上皇帝之宝”(或“太上皇帝”)三枚朱文方印;首叶板框上方正中钤“乾隆御览之宝”椭圆朱文印,板框上方右侧钤“天禄继鉴”白文方印,末叶板框上方正中亦钤“乾隆御览之宝”椭圆朱文印,板框上方左侧钤“天禄琳琅”朱文小方印。天禄后编著录书因此又被称作“天禄继鉴书”。这些印记印色浓郁,精雕细琢,国宝秘籍加钤乾隆玺印,更添富贵吉祥。二是书装、签题划一。前编书“宋金版及影宋抄皆函以锦,元版以蓝色绨,明版以褐色绨,用示差等”,存世的后编书或经同治、光绪间送出宫外改装,或经后来藏家重装,外观上大多已看不出原有雍容华贵的宫廷风格。因此那些钤盖划一的皇宫印记表明了“天禄琳琅”藏书作为乾嘉时期宫廷善本特藏的特殊身份,也是后世鉴别其真伪的首要依据。

  乾隆时期内府藏书既富且美,“掇其菁华,重加整比”而成的“天禄琳琅”善本特藏是其最具价值的部分,不但各书刻印精良,书品上佳,足以代表中国历代版刻印刷的高超技巧,更可体现宋、元、明各代以及各地区刻书事业嬗递变化的情形;而且流传有绪,装帧考究,显示出历代公私藏家的无比珍护。“天禄琳琅”书珠玉毕集,许多在当时已被诧为人间珍秘,其中明人王世贞以一田庄换一书的宋版《汉书》、乾隆两次御题的宋广东漕司本《九家集注杜诗》更是书林佳话。宋版书自来最为人珍视者有三,一《两汉书》,一《文选》,一《杜诗》,被明人董其昌称为“鼎足海内者也”,其中《两汉书》与《六臣注文选》皆在天禄琳琅前编书中。在2007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就有51部宋元明版书曾经清宫天禄琳琅旧藏。此外,这批书中多有世间孤本,文献价值极高,为国之重宝,因此这批图书值得重视,不言而喻。

  二、辗转流传

  天禄琳琅藏书贵为清代内府善本专储,自建立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经历了200余年的坎坷磨难,历尽炙、盗、兵、蠹,佚损泰半,所存者绝大多数再入公藏,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传承流播的艰难历程。《天目前编》书尽毁于嘉庆二年之灾,《后编》书一直安然无恙地保存至清末。然而自清末以后的半个世纪,天禄琳琅书流出皇宫,几经聚散,664部书中已有数十部不知所踪。

  同、光年间,朝廷将宫中修缮不及的藏书送到宫外书肆装潢修补,或经办事人之手,或被宫人监守自盗,内府藏书开始散失出宫。大规模流出宫廷,则源自逊帝溥仪的盗运。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末代皇帝溥仪仍留住紫禁城达13年之久,他不甘失去江山,既为复辟筹措经费,也为绸缪日后的生计,想出了一个自以为非常巧妙的办法,即以赏赐胞弟溥杰、堂弟溥佳的名义,将宫中最值钱、最珍贵的字画古籍,借他们每日出入宫廷伴读之机,挟带出宫。“运出的总数大约总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画,两百多种挂轴和册页,二百种上下的宋版书”。这些书画、珍玩和古籍装了七、八十个大木箱,先运至天津,1932年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后,又被辗转运至长春,储于伪皇宫同德殿后一座两层水泥的“小白楼”中。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溥仪等人匆忙逃离长春,伪皇宫藏书未及带走。此后4个月长春处于无政府状态,皇宫由溥仪的侍从人员和伪满洲国“国兵”看守着,这些人见财起意,先是偷拿,后来转为明取,很多人都去哄抢宫中宝物。或许是嫌书的体积大、份量重,小白楼中的内府珍籍少被殃及,除少量被携走外,大部分只是被扔得凌乱不堪,满地狼借!到国民政府接收时,这些宋元善本图籍,“犹散乱地堆存着,没有被值勤国兵像掠夺法书名画那样地片纸不留!”被掠出伪皇宫的天禄琳琅书不久即现身于长春古玩市场,如今出现于古籍拍卖场上的天禄书,追踪其来历,多数见诸《赏溥杰单》或《收到书画目》,即溥仪兄弟携往东北之书。

  留在伪皇宫中的天禄书,被国民政府命人装车运往长春市政府存放,继由沈阳故宫博物院接管,于1946年9月运往沈阳,又于1948年8月用飞机运至北平,以换回一批寄存于北京故宫的宋、明丝绣,这部分天禄书在流散出宫二十余年后再度回到故宫。1959年9月,这批书连同抗战后及1949年后自民间购回的天禄书,总计209部,2347册,以及其他宫廷珍本29部,509册,加上了一部新购天禄琳琅书,宋版《续资治通鉴纲目》一册,总计239部,2868册,被北京故宫一并拨给了北京图书馆,最终落脚于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而没有被溥仪兄弟携出宫外的天禄书,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随故宫其它文物一起“古物南迁”。一路舟车辗转,行程五、六千里,历时二年,分藏于四川和贵州,抗战胜利后,被集中于重庆,1947年运回南京。1948年起,又被陆续运往台湾,如今这批国宝秘籍保存于台北外双溪的国立故宫博物院。

  据调查与统计,目前收藏“天禄琳琅”书最多者依次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和辽宁省图书馆,其他零星散藏于海内外数十个公私藏家。自中国嘉德1995年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上出现第一部天禄旧藏明版《欧阳文忠公集》以来,截至2022年秋,陆续出现于拍卖会上的天禄琳琅书,归并同书,计有32部。这些书多为单册、残卷,极少是首尾俱全的完本,即便是吉光片羽,因其不同寻常的收藏经历和研究价值,仍备受买家青睐,屡屡创下拍场佳绩。

  三、嫏嬛珍品

  此次上拍的《班马字类》

  为罕见的天禄琳琅全本一部

  以下述其版本、流传及研究价值,以资鉴赏:

  《班马字类》,宋娄机撰。凡五卷。娄机(1133-1212),字彦发,嘉兴人,居枫泾镇。南宋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含山县主簿、于潜县丞、安西知县、太常博士、秘书郎等职。官至礼部尚书兼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参政知事。深于书学,著有《班马字类》、《汉隶字源》、《广干禄字书》、《历代帝王总要》等。《宋史》有传。

  是书撰成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娄机采班固《汉书》及司马迁《史记》中古字、僻字及假借通用字一千八百余个(含重文),按四声二百零六韵编次。跋中并称班固、司马迁为“班马”,故名书为《班马字类》。字类,即字书,为解释汉字形体兼及音义之书。书中每字皆征引原文,注明出处,然后考证训诂,辨明声音。此书有裨于小学,成为后世研究和比较《汉书》《史记》用字异同的重要资料,《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固不失为考古之津梁也”。宋人李曾伯(1198—1268)为此书增补一千二百三十九字,附于原来各部之后,标明“补遗”。

  《中兴馆阁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著录,据洪迈序、楼钥序、娄机跋及李曾伯补遗序,淳熙、景定年间曾经刊刻,但宋版皆已不存于世,仅有多部覆宋抄本存世,其中尤以《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八着录的一部清虞山席氏影宋抄本最为引人注目,其影抄底本为宋淳熙十一年池阳郡庠刊本,据娄机撰书时间仅相隔三年,或为宋椠最初之本。《班马字类》存世有两个版本系统,一为五卷本,一为二卷本。五卷本文繁,二卷本文简。五卷本有明仿宋刻本和清初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刻本、清道光间蒋光煦刻《涉闻梓旧》本等。明仿宋刻本,书中每字不提行另起,诸家著录或称“明刊本”,或称“仿宋大字本”,或称“大字不分行本”(与“小字连行本”相对),宋讳阙笔,惜无刊刻序跋及牌记,后人无从知其刊刻详情。摹刻极精,缪荃孙谓:“虽非宋本,可作宋本观。”

  是书著录于《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三“宋版经部”,为卷三五部“宋版”《班马字类》的首部。提要仅云:“见前首部。此未经李曾伯补遗本。前楼钥序,末机后序二则。”无一字言及版本,只是将其归入“宋版”,书名签也题作“宋版班马字类”,实则此书即明仿宋刻本。此本字体有南宋浙东版刻意味,欧体写刻,笔划匀称,大字端正严谨,小字秀丽挺拔。刻印精湛,纸墨莹洁,属早期印本。

  书上钤有“菉竹堂藏书”、“季振宜藏书”、“季振宜印”、“沧苇”、“曝书亭珍藏”、“朱彝尊印”等藏印。应是明人叶盛家藏,叶盛,字与之,昆山人。明正统乙丑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谥文庄。有《菉竹堂书目》存世。清初入泰兴季氏、秀水朱氏。季振宜(1630~1701),字诜兮,号沧苇,泰兴人。清顺治丁亥进士,官御史。家豪富,藏书富甲海内,有《季沧苇书目》《静思堂诗集》等。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人。清康熙己未博学鸿词科,官检讨,与修《明史》。兼工诗、文、词、经学考据,有《曝书亭集》《经义考》《明诗综》等。入清宫后,每册俱钤天禄琳琅诸玺,前后副叶钤“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三枚“大三玺”,首末叶钤“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天禄琳琅”三玺。

  民国初年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点查各殿文物时,在养心殿发现一卷《赏溥杰单》,后整理为《赏溥杰书画目》影印出版。其中记载,“宣统十四年”(1922)七月十五日、七月十六日、八月初六日、八月七日分别赏赐溥杰一套宋板《班马字类》,其中必有此本。这一年是书流出宫外。溥仪兄弟携出宫外之书及《石渠宝笈》著录书画等宝物,辗转天津、长春,后存放于伪皇宫东北隅之“小白楼”达14年之久。

  每册卷端另钤“朱光所藏书画”朱文长印一枚,末叶钤“朱光所藏书画燕南印”朱文长方印,为出清宫后所钤。朱光(1906-1969年),广西博白人,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日本投降后,朱光调往东北工作,先后任嫩江军区副政委、北平军调部第三十六执行小组中共代表、中共齐齐哈尔市委书记、中共东北局城市工作部秘书长、中共长春市委书记等职。1949年8月被调南下,后主政广州,担任广州市长。朱光长于吟诗作画,喜收藏名人诗画及古董。从他任中共长春市委书记开始,便节衣缩食,将省下的钱用于购买历史文物。后调任广东省副省长,安徽省副省长。文革期间含冤辞世。据统计留有二百余首诗词,并辑有《朱光文集》。据其后人所言,此书为朱光早年在长春任上所购,六十年代曾被抄家抄走,书后副叶上有蓝色木记一枚,“图字第561号/一部五册/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以墨笔填充其中数字,盖为清点稽核章,后退还朱家,一直藏于朱光后人手上。

  《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收录《班马字类》共计7部,万幸如今几乎完整存世:

  卷一首部之御题影宋抄本,所抄底本应是宋景定五年嘉兴李曾伯刊本,即李曾伯补遗本,抄写极为工致,书前有乾隆帝御题七律一首,现分藏吉林省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图书馆。

  卷三“宋版经部”有“宋版”五部,五部为相同版本:第一部即此本;第二部入宫前为钱谦益旧藏,现藏北京市西城区第一图书馆,《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11537号;第三和第四部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皆系1959年由故宫博物院拨交北京图书馆者,近年国家图书馆启动“天禄琳琅”珍籍修复项目,已经完成修复,今日正展览于中国典籍博物馆“妙手传天禄 丹心鉴古今——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成果展”上;第五部卷一至三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卷四现藏私人手中。

  卷八“影宋抄诸部”之影宋抄本,即前述清席氏影抄宋淳熙十一年池阳郡庠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外,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部明末仿宋刻本《班马字类》,五卷五册,据其提要,应与此同版。

  此书虽为明仿宋刊本,却摹刻极真,雕印精美,几与宋版莫辨。曾经清宫旧藏,传承有绪,辗转流传仍能完整无缺,书品上好,实乃上天护佑,愿得之者宝之。

乾隆御览之宝

  乾隆在位时,刻的第一方皇帝玺印,内容就是“乾隆御览之宝”。 作为富有四海的君王,乾隆一生拥有“乾隆御览之宝”共有八方,其玺印材料极为丰富,仅玉就有碧玉、白玉、青玉、墨玉等等。

  太上皇帝之宝

  通高15 厘米,纽高7.3 厘米,印面22.5×22.5 厘米。碧玉质,交龙纽,满汉文篆书,四周刻乾隆皇帝《自题太上皇帝之宝》御制诗,盛于雕云龙纹紫檀匣中。这方“太上皇帝之宝”制于乾隆六十年(1795)。当年九月三日,乾隆帝颁布了在三十八年(1773)所写的建储密诏(密建皇储),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次年新正举行了禅位大典。乾隆帝归政后,仍住在养心殿训政,嘉庆皇帝则只能住皇子所居的毓庆宫。嗣皇帝年号嘉庆,只对外使用,宫中继续用乾隆年号,批阅奏折、任免官员等重要政务权力仍掌握于乾隆帝手中。这方“太上皇帝之宝”是清宫帝后宝玺中最大的一方,体现了太上皇权力的至高无上。此宝制成后曾陈设于太上皇宫殿中的皇极殿御案上。此外另有“太上皇帝之宝”数方,皆作汉文篆书,用于书画鉴赏活动。

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

  清乾隆,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 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4.9 厘米。附系黄色绶带。“五福五代堂”原为宫中景福宫内明间,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喜得玄孙,一堂五世,故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亲书“五福五代堂”匾悬挂在景福宫内,并特作《五福五代堂记》:“兹蒙天贶,予得元孙,五代同堂,为今古稀有之吉瑞。古之获此瑞者,或名其堂,以饷其事。则予之所名堂,正宜用此五福之名。”同时命镌刻多方“五福五代堂宝”玺以纪其事。不仅如此,乾隆帝又再书“五福五代堂”匾悬挂于避暑山庄东宫“卷阿胜境”殿内,并镌“避暑山庄五福五代堂宝”。所有这些,都是对他“古稀有七,曾元绕膝”这一人生重大历史的记录。

八征耄念之宝

  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 厘米见方,通高11 厘米,纽高5.4 厘米。附系黄色绶带。宝四周阴刻乾隆帝御笔《八征耄念之宝记》曰:“予年七十时,用杜甫句镌“古稀天子之宝”,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不敢怠于政也。蒙天眷佑,幸无大损,越于兹又浃旬矣。思有所以副八旬开袤之庆,镌为玺,以殿诸御笔,盖莫若《洪范》八征之念。”观此文,可知乾隆在八十万寿时镌刻此宝的原因。在刻治“八征耄念之宝”之同时,又刻治“自强不息”玺作为副章,其用意也显而易见。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