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公布活动在茂名举行

2023-02-17 11:21:45茂名市委宣传部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2月16日,文化城市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讨会暨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公布活动在茂名举行。在全国建筑、文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共推介了100个“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与“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入选其中。

推介公布活动在茂名举行。李康华 摄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公布工作,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提供学术指导,入选项目涉及纪念建筑、会堂建筑、教科文体建筑、住宅与住区、医疗建筑、办公建筑、宾馆建筑、交通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等十几种门类,时间跨度百余年。自2016年首次公布项目名录以来,已累计公布共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697项。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不仅是华夏大地建筑的百花园,更为全国城市‘向美而行’做了示范。”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金磊介绍,第七批建筑遗产入选项目进一步向市县基层延伸,它们探索了现代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多样路径。

改造后的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

  此次推介项目之一的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与“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曾经的工矿配套型城市,茂名以露天矿为原点开荒创业,崛起了一座远近闻名的“南方油城”。峥嵘岁月里,五湖四海的建设大军汇聚茂名,相应兴建的住宅、办公等配套场所成了昔日茂名的地标建筑。

  建于1958年的“六百户”是一个大型住宅小区,共住了六百户人家,故而整个住宅区得名“六百户”。“六百户”不少房屋是用砖块建成的窑洞式平房,平房的天花砌成拱形结构,看起来酷似猪笼,因此也被住户形象地称为“猪笼屋”。

存放在茂名露天矿博物馆的六百户民居模型。杨建雄 摄

  如今,茂名阔步向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城市迈进,历史文化遗产在薪火相传中融入城市功能,采矿形成的“伤疤”被好心湖取代,转型为生态公园,打造了矿山环境治理的“国家样板”。

  专家认为,茂名以遗产的整体性全面看待并捡拾城市遗产,露天矿生态公园与 “六百户”民居及建筑群一道纳入中国 20 世纪建筑遗产,成为新时期茂名的综合型“亮丽”文化名片。

李康华 摄

  会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作了题为“文化城市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茂名市走好从“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转变之路,以“露天矿生态公园”为核心进行建筑遗产认定与保护是有益的实践。包括冼夫人文化遗存等文化遗产,在保护和研究的基础上再深入活化利用,将有利于发挥文化和生态优势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