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雷锋是如何成为“雷锋”的?

2023-03-05 17:18:11大公网 作者:谭锦屏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六十年前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那时起,雷锋的名字便传遍神州大地,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偶像,“雷锋精神”也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道德丰碑。

  湖南雷锋纪念馆 谭锦屏 摄

  忽忽六十年矣,但雷锋精神与时俱进,永不过时,依旧是这个时代的道德楷模。

  生命如流星短促,精神如光芒永恒。

  60年时光过去,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雷锋依旧是一个光彩夺目的符号,但景仰并不一定了解,认同也不见得亲近。

  60年之后,我们不禁想要去了解,盛名之下,雷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年轻人?他是如何成为“雷锋”的?

  近几天,观湘君来到位于长沙望城区的雷锋故居、雷锋纪念馆、雷锋小学以及他当过拖拉机手的团山湖农场,重走这位年轻湖南老乡的成长之路。

  雷锋短暂而辉煌的22年人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又分别可以用两个名字来代表,分别是雷正兴和雷锋。

  是的,18岁前他叫雷正兴,主要生活、成长在家乡——长沙望城。

  18岁之后,他来到了辽宁,这时候他改了名字,叫雷锋。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为事故在抚顺不幸牺牲。

  而今,抹开岁月的浮尘,以及那个时代留下的特殊印记,那个由55式冬常服棉帽定格的符号、那个永远洋溢着笑容的面孔、那个辉煌夺目的名字之下,其实是一位平凡而不甘于平庸的上进青年,他的喜怒哀乐、他的星辰大海,即便相距60年岁月,依旧清晰可辨。

雷锋故居 谭锦屏 摄

  一、很感恩

  雷锋命运多舛,家境贫寒,受尽欺压。7岁时,父母及哥哥都先后悲惨去世,他沦为孤儿。但他又是幸福的,1949年8月,随着长沙和平解放,雷锋受到人民政府的照顾,给他分了两间半房屋,生活自此有了着落。

  1950年,10岁的雷锋,由当时的乡长彭德茂亲自送进了学校免费上学。这是雷锋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伟大的共产党和英明的毛主席,把我从苦海中拯救,给我吃的、穿的,送我读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温暖和幸福,党像慈母一样,哺育着我长大成人。

  雷锋的这段日记,记载了他的心声。他是一个孤儿,生活的改变,一切都来自于党和政府,他没有了父母,就把党和政府当成父母来感恩,来回报。

  因为感恩,雷锋对这个世界,对周围的人充满了热情和善意。他的圆圆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因为感恩,他无私地帮助别人,捐款,当夜校老师,当小学课外辅导员,默默地做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各种各样的好事。“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因为感恩,他不愿国家和集体的财物受到任何损失。

  因为感恩,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因为感恩,他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

  他的感恩与热情,也感染了周围的人。和他接触过的人,都非常喜欢他,愿意帮助他。

  他的乡长彭德茂喜欢他,不仅把他送进学校上学,后来还把他推荐到望城县委,给当时的县委书记张兴玉当通讯员;张兴玉也关照他,给了他很多教诲和帮助;他报名参军时,征兵的辽阳市兵役局政委余新元,多方奔走,为他争取到破格参军的机会,让他完成了当一名解放军的夙愿。

  或许,雷锋之所以成为“雷锋”,一切的源起,就在于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1960年,雷锋成为一名汽车兵 资料图

  二、非常“卷”

  是的,用现在的话说,雷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卷王”。

  学习上他很“卷”。

  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异。当时乡村教育还非常薄弱,小学期间,他先后辗转了5所学校。1954年,他考进了望城县清水塘小学读高小。从家里到这所学校,每天要走十几里山路,但他总是第一个到校。

  小小雷正兴,家里贫又穷。赶路几十里,早到第一名。学习他最好,活动他最行;大家学习他,争做好学生。

  从这首学校同学们给雷锋编的顺口溜,能看出小时候的雷锋学习非常努力,成绩又好,还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工作后,雷锋还自学了初中和高中的语文课程,这也是为什么他一个高小毕业生,能够在“雷锋日记”中留下那么多脍炙人口的“金句”的原因。

  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妥妥的”学霸“,是“别人家的孩子”。

  文艺上他也“卷”。

  他从小表现出极高的文艺天赋,唱歌、演话剧、参加体育比赛,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

  在团山湖农场工作期间,除了参加艰苦的劳动,在张兴玉书记的影响下,雷锋开始坚持写日记,短短数年时间,他留下了9本日记;他自学写小说、散文和诗歌,还在《望城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作品。

  这段时间,雷锋留下了诗歌9首、散文4篇,小说3篇。

  他的诗歌写得很不错,他在诗歌《南来的燕子》中写道:

  南来的燕子/新来的候鸟/从北方飞到了南方/轻盈地掠过团山湖上空/闪着惊异的眼光/我分明听清了呢喃的燕语/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今年改变了模样?”……

  诗歌一咏三叹,深情款款。

  来到沈阳后,他的文艺特长得到了全面展现,他还擅长演讲,会打快板、拉手风琴,才能非常全面。

  参军后,刚刚从新兵连出来,他就小有名气,没等下到连队,他就被抽调到团部的业余战士文工团,成为一名文艺骨干。

  工作中他还“卷”。

  他总是抢着干最艰苦的工作,在望城,他主动去治理沩水的工地,主动要求去团山湖农场当“新式农民”;在鞍钢,他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辽阳焦化厂建设工地。

  很多人以为,雷锋是因为英勇牺牲之后,才被树为全国的典型的,其实不然。在此之前,雷锋就已经被军队和地方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1960年末,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在《抚顺日报》首次发表,随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也相继发表了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

  雷锋在辽宁、甚至是东北三省有了非常高的知名度。

  他成为抚顺市最年轻的人民代表,还以特邀代表的身份参加沈阳军区首届团代会,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并在会上发言。

  可以说,不管是学生、农民、工人还是战士,雷锋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有句话怎么说的?优秀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1960年,雷锋登上了杂志封面 资料图

  三、有梦想

  年轻人,要有梦想。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拥有自己的“中国梦”。

  雷锋就有梦想,有他的“三个梦”。

  高小毕业时,16岁的雷锋面对同学和老师,讲出了自己的“三个理想”——“去当新式农民,驾驶拖拉机耕耘祖国的大地;将来要当个好工人建设祖国;要当一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

  雷锋说到做到。

  1956年,雷正兴从望城荷叶坝完小毕业。在思考下一步人生道路时,同学们有的想继续上学,有的想参加工作,他却表示不想再给政府添麻烦。

  在那个年代,在农村能读完高小,大小也算个文化人了。毕业后,雷正兴到安庆乡当记分员。三个月后,又被乡长彭德茂推荐到县政府,给当时的县委书记张兴玉当通讯员。

  1957年10月,一场‘治理沩水、围垦团山湖’的战役打响,正在县委工作的雷锋,主动要求来到了治沩工地,参加水利工程建设。后来,他又主动要求,到团山湖围垦农场,当上了拖拉机手。

  这样,他实现了第一个理想,真的成了一位“新式农民”。

  1958年,国家大炼钢铁,鞍钢等东北的钢铁企业来到望城招工。别人因为路途遥远、东北天气寒冷、生活不习惯等困难,都不愿意报名。但他却主动报名,来到遥远的黑土地,当了一名推土机手,就这样,雷锋成了一名工人。

  实现了第二个理想,雷锋还特地改名,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雷峰”,意思是在这人生转折的起点,要勇攀高峰;后来又感到不够,应该到工业战线打冲锋,于是“峰”又改为“锋”。

  1959年末,冬季招兵开始,雷锋开始向自己的第三个理想前进。

  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军,因为身高体重不够的原因,雷锋参军一度受阻,但当时的征兵政委在与雷锋更多接触后,被雷锋的优良品质打动,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为雷锋争取到破格的机会。

  1960年1月8日,雷锋终于实现了他人生的第三个愿望,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他被分配到了汽车连,成为了一名汽车兵。

  在这一点上,雷锋可能比我们大多人都要幸运。但人还是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青春年少,正是放飞梦想的好时候,即便碰得头破血流,也终究无怨无悔。

雷锋的皮夹克、毛料裤、皮鞋和手表等物品 谭锦屏 摄

  四、爱生活

  和我们一样,作为一个年轻人,雷锋热爱生活,也有自己的小爱好。

  比如,雷锋还有点“臭美”,爱耍帅。

  有人统计,雷锋生前留下了400多幅照片,这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个数量是非常惊人的。

  这其中,有他参加各种活动的合影,以及他被树为典型后,媒体为他拍摄的宣传照片。

  除此之外,只能说雷锋确实非常喜欢照相。

  在望城工作期间,他去照相馆留影,脖子上围着格子围巾,上衣口袋时插着钢笔,打扮非常青春时尚。

  当上汽车兵后,他第一时间迫不及待地到照相馆的汽车模型前拍照,照片上还特地写上“奔驰在前线”。非常得瑟的样子。

  在军队参加运动会后,他特地拍下穿运动背心的照片,寄给远在家乡的亲人。

  他还穿上皮夹克、毛料裤、皮鞋,打扮得非常帅气地留影。

  诚然,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似乎稍微有点不那么“先进”。

  比如,雷锋买了皮夹克、毛料裤、皮鞋,以及手表等个人用品后,被工厂的领导看见,领导还特地提醒他要“艰苦奋斗,永不忘本”,他才赶紧收起来,并把艰苦朴素作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准则。

  ……

  时过境迁,而今我们已经非常能够理解雷锋,这是一种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正常表现。

  同时,我们热爱雷锋,并不是把他看成一个完人,更不是一个符号。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普通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年轻人。

  他与我们一样,有着自己的喜乐与哀愁,困惑与彷徨。

  但他心中有爱,所以能“向上、向善”;他初心坚韧,所以能“立德、立言”。

  生于平凡,造就不凡。这就是雷锋。

  因此说,雷锋精神,人人可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具有感恩、善良、有礼、有爱心、爱学习等传统美德和社会风尚。

  或许,“雷锋”的样子,其实就是当今中国年轻人的样子。

责任编辑:李孟展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