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专题 > 神州大地 > 正文

遗址“活”起来!北京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园迎客

2023-04-10 15:26:20大公网 作者:李锐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4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再现了元明时期白浮泉历史文化风貌。据介绍,昌平区在对文物景观进行修缮的同时,通过创新大运河文创产品、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大运河从岁月深处走来,步入崭新的新时代。
 
  公元1293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成为南北交流的重要通道,大运河从杭州流至北京城,最上源就是地处昌平的白浮泉。作为解决元大都漕运通航修筑的引水工程,2013年,白浮泉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恢复“龙泉漱玉”历史古景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以白浮泉历史文化遗产为基调,围绕“一泉贯出天下脉”主题,对白浮泉遗址-九龙池、都龙王庙及龙泉禅寺三处文物景观进行文物修缮,恢复“龙泉漱玉”历史古景,增加长流惠泽、山水清音景点及运河源、引水台、聆泉处、读泉圃四处节点,与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融为一体,形成山水相映的空间布局,打造白浮瓮山河文化景观带,传承保护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提升白浮泉遗址山水环境品质。
 
  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的九龙池,记者看到,9个龙头须发皆现,龙头自石壁内向外探出,水流喷涌而出,再汇聚于深潭,泉涌摇荡。据大运河白浮泉遗址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叶建伟介绍,九龙池的池壁以花岗岩石砌成,龙首均为汉白玉石雕成后嵌入石壁,因水流出处有九个龙头,取名九龙池,又有“九龙戏水”“九龙喷玉”之称。经过多年修缮,九龙池如今重新水花四溅,九龙池里的水再度清澈,再现了燕平八景之一“龙泉漱玉”的景观,成为昌平区历史文化景观的一张金名片。
 
  文旅文创融出新风采
 
  据介绍,为了丰富游客的体验,公园内修建了202层的“龙抬头”台阶,沿着“龙抬头”台阶上山可以通往都龙王庙,绕过都龙王庙下山,便可以路过“鹭影台”。“鹭影台”是白鹭鸟的最佳观赏地。“白鹭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是季节性候鸟,由于公园周边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气候适宜,吸引了大量白鹭在这里栖息繁衍。”大运河白浮泉遗址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叶建伟说。
 
  昌平区在对文物景观进行修缮的同时,通过创新大运河文创产品、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让大运河从岁月深处走来,步入崭新的新时代。
 
  在龙泉禅寺内,增设了特色商业运营区“源上源”咖啡吧、“源上源”书吧,现场还售卖“源上源”咖啡、茶及特色文创商品,满足游客观赏游憩需求。
 
  记者了解到,目前围绕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特色景观景点已经开发了文创笔记本、冰箱贴、龙抬头书签尺、钥匙扣、龙泉漱玉拼图等20余种文创产品;“源上源”书吧集合了全球运河水利书籍,喜欢研究运河水利知识的市民,可以前来打卡。为了更好的宣传“运河源头文化”,公园还提供专业讲解服务,由专业讲解员为市民深度讲解展厅及景区各景点,让大运河历史文化深入人心。
 
  未来,昌平区还将在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内常态化举办大运河研学活动、白浮泉读书会、白浮泉论坛及一系列年度特色主题活动,通过创新业态、塑造品牌、丰富活动,打造大运河“源上源”文化展示交流目的地,加快运河沿线跨区域联动,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总规划范围63.16公顷,分期建设实施,首期11.6公顷已建成投用,是规划范围的核心区域。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二期)工程占地31.15公顷,将呈现出“两区”“四景”。
责任编辑:姜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