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虚实交错的“现实世界”之中,我们需要接受一种临时性的、混杂性的状态,“iCUBE Museum”旨在通过“多维”的景观棱镜,为我们提供一种探寻“可能”世界的路径,在虚拟与现实的交错之间,在具体与抽象的转化之间,呈现一个超越现实又不断演化的多维感官体验。
一、生命与永恒
艺术家蔡国强通过绚烂的烟火将历史与现实交织,观众漫游在虚拟介质建构的时空之中,展开对这个运转如常的“永恒真实”的思辨与阐释。奥里·格什特 (Ori Gersht) 则通过突如其来的爆炸来暗示宇宙的创生与虚空,这是对无限循环的创造与毁灭的一次壮观冥想,在这里,艺术家将一种超越自然的宁静永远定格。
二、后自然
“纠缠的它者” (Entangled Others) 借助神经网络与海洋数据的纠缠状态,在数字空间中赋予超越人类的新形式以生命和存在。作为虚拟世界的“造物主”雅各布·库茨克·斯廷森 (Jakob Kudsk Steensen) 则通过创造一个“过渡地带”来呈现不可见的生命塑造的转换过程,在这里,自然元素的基本能量在一个混合现实中发生碰撞。
基尔·乔邦 (Gilles Jobin) 的作品强调技术增强之下身体的独特体验,他将数位化身体实时传送到世界各地,以缓慢、流动的韵律,游荡于虚拟与现实世界逐渐弥合的接缝边缘,彼此穿越、跟随。梅洛迪·穆塞特 (Mélodie Mousset) 则用自己的身体来描绘、索引和叙述一个似乎在不断蜕变的“自我”,进而编织迷失于“拟像”之外,现实之间的内心世界。
三、情绪疗愈
艺术家费俊通过数字艺术结合MR混合现实技术来介入情绪疗愈,由此开启了由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现场直觉等感官交织而成的个性化疗愈之旅。梅洛迪·穆塞特 (Mélodie Mousset) 和艾多·福伊鲁 (Edo Fouilloux) 则从意识的深处潜入,在梦幻般的水下世界创造了一场催人入眠的跨物种相遇。
在现实与虚拟世界无法割裂的当下,展览开启了一种对于可能未来的新想象。艺术家们将其思辨性虚构编织成离经荒诞的现实,在艺术和技术之间铺设未知之境。多条感知路径激发了另外一种面对现实的观看方式,而如何“看见”则赋予了这个生成之中的未来语境以全新的意义,并在不断建构的过程之中与每一个当下产生共鸣。